淮安:科技创新风潮涌“第一动力”势能强

2023-05-10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成功获得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资格,新获批“国字号”双创平台3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创新型示范县1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创历史新高;淮安国家高新区在全国综合排名同比上升17名,进位幅度位居全省之首……

一项项成绩证明:淮安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疾驰,不断取得突破,实现引领。为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淮安积极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激发企业和人才创新活力,聚力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科技创新在淮安这块发展热土上写下一个个生动注脚。

塑造企业高“研”值,让创新主体“龙腾虎跃”

日前,在淮安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直流车间内,16条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直流无刷电机。作为一家从事空调及洗衣机类电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大型现代化电机制造企业,淮安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2022年,企业累计投入研发资金1.04亿元,获得授权专利11项,新品销售收入高达22.9亿元,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

“去年,获得110万元市研发奖补资金支持,无疑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让我们在科技创新赛道上跑得稳、跑得快、跑得远。”淮安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研发负责人赵德江坦言,2023年,公司要在洗涤、空调直流电机设计中持续优化升级,将空调2.0代产品进行全面切换,同步推进3.0代产品的开发研究,持续推动超高效、低成本的滚筒洗衣机用变频电机研发及生产制造,不断拓展国内及海外市场。

创新催生竞争优势,优势奠定发展胜势。能不能激发创新“乘数效应”,关键看是否重视创新研发的“关键一招”。

为不断激发企业研发投入热情,淮安率先在全省出台市级层面《关于促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政策》,采取基础补贴和增量补贴的方式,对企业研发投入实施财政奖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2022年,全市117家重点企业累计获得奖补6075.55万元,较2021年增长60.6%,单个企业奖补资金平均达51万元,增长325%,最高达150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上企业9家,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创新氛围。2022年,全市新建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95家,其中省级11家。

积极引导社会资本特别是金融机构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强化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在开展好“苏科贷”业务同时,结合淮安实际,首次开展“淮科贷”业务,引导银行重视科技金融业务、优化科技金融服务。截至目前,15家合作银行共与763家科技企业达成授信协议,授信额度共计40.88亿元,带动企业增加研发投入10亿元以上。

培育企业好苗子,让创新生态“水丰林茂”

位于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江苏高路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是去年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火炬外壳的生产企业,有1330只传递版火炬外壳产自这家企业。“我们圆满完成了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火炬外壳研制及量产任务,这是全球首次以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奥运火炬外壳。去年,我们作为高企培育的种子企业,成功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高路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文龙兴奋地说,企业重视科技创新,与东华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重大科技装备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企业还拥有先进的恒温、恒湿净化厂房,可提供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的研制和批量生产服务。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创新和产业融合的“桥梁”。我市着眼培育更多优质创新主体,坚持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为重点,出台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方案。2022年,我市申报高新技术企业439家,通过率达67.65%,通过率位居全省第二、苏北第一,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670家,获批数、通过率均创历史新高,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成果显著。

壮大企业集群,创新生态“水丰林茂”。我市建立“企业挂钩服务、定期工作过堂、服务机构管理、主体责任压实、申报预评审”高新技术企业梯队培育五项机制,首次开展市级创新型领军企业、瞪羚企业评选,认定59家创新型领军企业,其中30家为市级瞪羚企业。实施规上高企研发机构“清零”行动,新增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市级69家,新建市级重点实验室10个。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江苏视科新材料获批省级院士工作站。

在创新主体梯级培育政策支持下,2022年,全市新获批省级潜在独角兽企业1家、瞪羚企业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达2100家,一支支创新“生力军”加速成长,创新活力十足。

构建转移全链条,让成果转化“一马平川”

去年7月,江苏杰创科技有限公司与江南大学孙顺远老师团队就“数字油田建设通信、巡检解决方案中相关技术服务”达成400万元的项目合作。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孙顺远老师带领的科研团队对企业运营中存在的产品性能单一、功能针对性不强、精度以及稳定性不强等问题进行了改进,结合智慧油田环境多参数等研究需要,实现数据实时共享,建立远程专家决策系统,形成全新的高可靠性、高智能化的智慧油田油气生产物联网解决方案,为油田客户及时决策管理提供有力的工具保障,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综合效益。

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技术转移体系的构建是成果转化是否顺利的关键。我市不断探索技术转移体系构建新路径,积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堵点”,构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全力为创新保驾护航,助力科技成果早落地、早见效。建设淮安市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一个线上服务平台、一个线下服务中心和一个技术转移生态体系,采取“线上+线下”协同互动、服务机构加盟共建的方式,专门解决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常见的“找不着、谈不拢、难落地”问题。建成淮安高新区、金湖县、淮安区等多家地方工作站,开展科技专员队伍培育,遴选了313名科技专员组成人才队伍。修订《淮安市技术转移奖补资金实施细则(试行)》文件,进一步扩大技术转移奖补的覆盖面,提高金额比例,促进企业主动加强产学研合作。

近三年来,淮安技术合同登记金额稳步增加,各类创新活动空前活跃,越来越多优质成果从“柜子里”“高墙内”走出来,落到“生产线”。

■融媒体记者 左文东

通 讯 员 罗爱锋 王小青

俞剑清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