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1月29日连云港讯 近年来,灌云县侍庄街道不断强化扶持引导,大力培育多元化服务主体,创新服务机制,逐步构建以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为主的多元化社会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目前全街道16个村,新建合作社、家庭农场42个,入社社员1512户,主要开展技术互助、农机互助等服务。合作社实行基地化运作,社员按照工作规程,在育种供苗、耕地整田、化肥农药供应、田间管理指导、组织收获、供给客户等方面实行“六统一”,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出效益。重点引导一些农业龙头企业开展统防统治等专业化服务,推进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其中,灌云田管家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是由连云港市供销合作总社和灌云港丽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联社共同出资成立的一家以开展土地托管、社会化服务为主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公司统一流转土地5620亩,建设工厂化育苗基地面积100亩。在侍庄街道及周边乡镇共开展半托管土地11.67万余亩,保姆式全托管土地0.86万亩,为农户提供从耕种到收获的全程服务及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同时开展农药废弃包装物集中回收处理。另外还有连云港紫燕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也先后在侍庄街道厉荡村、侍圩村、瓦房村等流转土地近7500多亩,发展一二三产融合项目。
社会化服务的开展,有力推动了侍庄街道“三农”工作的发展。首先是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实施大田托管、产供销“六统一”等服务措施,增强了农民质量安全意识,规范了农业化学投入品使用,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其次是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的推行,促使病虫害防治、机械化耕作、测土配方施肥等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加大了先进农业技术和现代装备的投入力度,提升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科技应用推广水平和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再者是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户通过流转土地、托管和半托管等形式,将农田种管收等环节对外承包,使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土地劳作中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初步统计,目前侍庄街道已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300多人,带动农户每年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侍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首先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功能不健全。目前街道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数量虽然较多,但普遍存在服务功能不全或缺失的问题。新型经营主体自我服务功能不健全、不系统,离现代农业发展对社会化服务主体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其次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保障机制不够完善。街道虽然制定了一些鼓励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措施,但缺乏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导向引领,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影响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育和服务功能的完善,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再者是农业社会化服务宣传动员能力缺失。部分农户家里有机械的不愿意参与托管或者不接受专业社会化服务,所以土地相对不集中,不利于大型机械开展社会化服务作业,禁锢了政府开展的秸秆离田工作。农户在打药过程中农药废弃包装物随手乱扔,严重破坏农业生态环境。
侍庄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冬梅表示,下一步,街道将着力培育社会化服务主体。积极引导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努力培育像灌云田管家现代农业有限公司那样的专业性服务公司,使其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力军。同时,拓宽社会化服务范围。建立一批专业化服务组织,在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大力推进专业化服务,以专业化服务推动粮食生产规模经营,最终实现粮食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和购销服务公司开展农产品初加工、精加工和深加工,提供外包服务,拓展服务领域。积极推行合作社与农户、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模式,充分发挥好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不断丰富、完善、整合服务功能,探索建立符合侍庄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高效模式。将每个村集体集中流转土地1000亩左右,将流转的土地交给托管机构进行全程托管或者单一的专业社会化服务,每亩土地村集体获取一定收益,提高村集体收入。通过层层政府把农药废弃包装物集中回收处理布置到村集体,由村委会负责宣传与收集,托管机构到村委会将其运输到相关危化品处理公司集中处理。建立万亩土地托管示范方工程,开展测土配肥,作物飞防植保服务,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让农民增产增收,切实提高小康水平。(李萧 田园)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