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市委书记杜小刚利用一天时间,对全市文化工作开展调查研究。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的重大任务,按照全国、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部署要求,以文化强市建设为牵引,增强文化自信,持续加大高水平文化供给,培育涵养城市精神和品格气质,把生生不息的江南文脉守护好、传承好,展现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崭新面貌,为争当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城市范例提供文化支撑。市领导许峰、李秋峰、秦咏薪,梁溪区、锡山区、滨湖区、新吴区主要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开门用文物”,老宅院“活”出新精彩。来到江阴市徐霞客镇南阳岐村,古朴厚重的明式建筑徐霞客故居嵌于悠然水乡中:天井里,见证故居百年历史沧桑的罗汉松亭亭如盖;晴山堂内,76方保存完好的石刻镌刻着历史印迹;故居东南百米处的胜水桥,正是游圣万里遐征的始发之处。位于新吴区鸿山街道七房桥村的钱穆、钱伟长故居(怀海义庄),不仅通过数字化展陈方式生动还原国学宗师与力学之父的“鸿山往事”,还采用情景党课、锡剧演出等突出家风家训教化、爱国主义强化、文化空间活化三大主题功能。位于老城厢的云薖园与闹市仅一墙之隔,既吸收中国传统造园之术、又借鉴欧美建筑风格,是城区一座保存完好的私家园林,目前已成为以文化弘扬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常来之地。一座座老宅、一件件文物,承载着岁月,让抽象模糊的历史变得生动具体。杜小刚认真参观,深入了解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情况。“一座宅院就是一个城市文化IP。”他要求,在加强文物保护的基础上,扎实做好名人资源挖掘、经典著作整理等工作,谋划办好各类论坛、文化节活动,不断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满足各类人群游览需求,让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从遗址“出发”,探寻江南始基。坐落于伯渎河畔的无锡市梅里遗址博物馆,是我市首个在商周遗址原址上建造的博物馆,目前馆藏300多件陶器、瓷器及金属器物。陶鬲、鸭形壶等珍贵出土文物娓娓诉说着吴地起源,特意保留的遗迹发掘现场让大家沉浸式“走”进历史、感受文化。走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华东基地,探源科考舱内,工作人员正在对文物进行抢救性挖掘;修复室内,残损的文物经过修复师们“妙手回春”的修复之后重获新生。杜小刚详细询问博物馆建设运行、研究所考古和文物保护等相关情况,叮嘱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快建设文化遗产领域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推进无锡地域文明探源工程,传播更多承载地域文化、城市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从“沉睡”到“新生”,工业遗产再塑文旅富矿。庆丰文化艺术园由庆丰纱厂旧址的工业厂房修复改造而来,目前已逐渐发展成为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时尚店铺等各种空间的聚集区。详细了解园区运行情况后,杜小刚要求围绕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立足园内企业所需所长,不断完善功能配套,加强业态导入,真正打造有创意、有品位的热门打卡地。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已完成3.0迭代,不仅新增珍贵文献、图像资料,还采用高科技声光电手段,实现主展区活化展陈。杜小刚重温社队企业、乡镇企业、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对沉浸式观展体验予以肯定,强调要充分挖掘“四千四万”精神内涵,从细节处着手,进一步优化展陈布局、丰富展陈内容,更好讲述企业助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故事,切实打响乡镇企业发祥地品牌。
文旅融合,打造家门口的“诗与远方”。作为无锡城市原点所在地,崇安寺历史文化街区焕新归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阿炳故居里,民族乐团定期开展的讲座、演出、沙龙等精彩纷呈;走进百年钟楼,市民游客可在一楼观展,亦可拾级而上在“钟书房”旗舰店里品味书香。作为中国民族工商业重要发源地之一,荣巷承载着无锡这座工商名城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印记,今年荣巷历史文化街区启动新一轮提升改造,目前荣毅仁纪念馆已完成活化利用工程并启用,明年计划实施街区启动区三大地块改造等。杜小刚深入了解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建设、文物古迹修缮维护等情况,要求坚持“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在保留历史文化风貌基础上,突出功能复合、融入乡贤元素,探索更多立体式、创新性表达方式,进一步丰富业态类型、提升业态品质、优化业态分布,加快周边环境整治提升,让更多人愿意走进来、留下来、经常来。选址红沙湾地区的无锡太湖植物园,将建设以科普与观赏游憩为主、兼顾科研及引种驯化功能的综合性植物园,目前一期启动区已完成竣工验收,正在筹备开园运营。杜小刚听取项目总体设计思路和建设进展汇报,强调要突出科普性、趣味性,充分挖掘“园、馆、村”各类资源,充分考虑特殊人群需求,在真山真水中体现植物群落的自然演替,营造沉浸式的植物文化体验氛围,打造成太湖流域“江南特色的山水花园式植物园”。
“无锡要争当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城市范例,离不开与之相匹配的城市人文气质。”杜小刚在调研中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聚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找准着力点、打造新亮点,推动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要加强文物古迹保护研究利用,推动非遗保护传承,特别是要积极参与建设长江和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更加注重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的挖掘阐释,助力文物古迹焕发时代新风貌。要深入实施“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前瞻谋划、加快推进以无锡乡贤文化交流中心为核心的名人展陈阵地建设,讲好“无锡名人”故事,持续提升城市文化标识度。要加快推进文化设施提档升级,提速建设文化地标建筑,持续打造小剧场,擦亮“钟书”文化名片,打造以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乡镇企业博物馆为代表的工业遗产博物馆群,让群众有更多“家门口的好去处”。
(高美梅、惠晓婧)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