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本“民情日记”里的不变初心——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法治人物”倪伯苍

2023-12-04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讯 “有矛盾,找倪家伯!”“讲道理,找倪家伯!”“不懂法,还是找倪家伯!”……在启东市海复镇庙基村第一网格,许多居民常提到“倪家伯”。

倪家伯名叫倪伯苍,年轻时做过会计、跑过销售、搞过养殖,回乡养老后,大家看他讲话做事公道正派,对这位老党员颇为敬重。2008年,倪伯苍开始从事调解工作。2012年,启东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他成为首批网格员。“辖区内有学校、银行及8个村民组,还是附近村镇的赶集点,人员构成复杂。组织上交给我这个任务,我得想办法干好。”倪伯苍积极为村民普及法律法规、调处矛盾纠纷,15年如一日,先后获得“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法治人物”等荣誉称号。

“年纪大啦,具体时间有些记不清了,但每一位当事人的案例,都印在我的脑子里。”每天早上8点不到,倪伯苍就会出现在庙基村第一网格,检查安全隐患、收集民情民意、解决矛盾纠纷。晚上7点左右,他又会坐在办公桌前,花上两小时,一笔一画整理记录白天走访情况、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矛盾纠纷。

12月1日,记者来到庙基村,翻开倪伯苍的48本“民情日记”,总计120余万字,点点滴滴记录着这些年他的工作足迹。

10月的一天,76岁的倪伯苍骑着电动车匆匆赶往启东市海复派出所。这次他要调解的不是一场普通的邻里纠纷,而是涉及三代人的“百年疙瘩”——两家村民的宅基地相连,矛盾已经留存108年。这次,住在东边的卫明将自家地基垫高了8厘米,一到下雨天,水就全部淌到西边邻居徐建飞家,引发徐建飞强烈不满。徐建飞想砌一道围墙用于挡水,卫明却阻止其施工,两家人吵得不可开交。

接手调解矛盾,倪伯苍首先查阅档案材料明确双方宅基地界址,同时向双方普及相关法律知识。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调解,双方平静了下来。最终倪伯苍为他们出具了调解协议书,双方达成协议,卫明向徐建飞道歉。这起矛盾调解处理过程,被倪伯苍记录在第48本“民情日记”中。

15年来,无论刮风下雨、白天黑夜,只要一个“热线”电话,倪伯苍就会及时出现在乡亲的院子里。“人品好、热心肠,我们有事都乐意找他。”倪伯苍的付出,村民们都看在眼里。

多年从事调解工作,让倪伯苍意识到,很多矛盾产生的根源在于村民法治意识淡薄、处理矛盾方法欠妥。化解纠纷,更有效的办法是普法。

2017年5月,倪伯苍在自家屋前建起平安法治护航站,定期宣讲政策和法律。在他的带动下,庙基村第一网格将法治宣传与村民活动紧密结合,组建一支网格综合性团队,累计开展宣讲500余次。“普法宣传,‘走出去’才能更接地气!”在倪伯苍推动下,村民组长、热心群众组成志愿者队伍,开展守望互助、收集社情民意等活动,形成“5分钟志愿服务圈”。

在村“两委”支持下,倪伯苍还把家中一间闲置小屋改造成网格活动中心,与网格中有威望的乡贤创建网格邻里议事会,定期请村民们来唠嗑,第一时间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2020年,启东市司法局在倪伯苍家设立法律明白人“青蓝工程”工作站。倪伯苍又担负起辅导年轻人的职责。这些年,他带领年轻“法律明白人”走进法院、检察院、派出所学习,聚焦婚姻家庭、遗嘱继承、劳动争议、老年人权益保护等,通过“巡回审判”“以案释法”等形式,为他们拓宽工作思路、分享调解技巧。

“培训明白一小片,带动守法用法一大片。”倪伯苍用脚步丈量网格,只为让法治理念在基层落地生根。48本“民情日记”,写的是家长里短,承载的是民生期盼,诠释的是为民初心。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