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县陈师街道红旗村留守儿童周末“开小灶”

2023-12-06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中国江苏网12月5日淮安讯 (记者华 诚)苏北涟水县陈师街道有一个红旗村,留守儿童问题曾让人放心不下。一年前,村部里尝试办起“周末公益课堂”,为留守儿童打开面向未来的另一扇窗,体验不一样的温暖和呵护。孩子们说,这是他们的“第二个家”,盼望着每周六下午开“盲盒”的惊喜和收获。

(一)留守儿童周末村部吃“小灶”

2022年9月份,省委驻涟帮促工作队“一户一策”微关爱服务试点工作启动,涟水县陈师街道红旗村一户人家的情况引起工作队蔡彦的高度关注。爷爷60岁,患有轻微脑梗,奶奶59岁,患有严重心脏病,无劳动能力,儿子、儿媳长年不归,家里还有8岁的孙女和7岁的孙子,全靠爷爷平时打零工和种田维持生活。祖辈缺少家教知识,还溺爱孩子,这种氛围下,孩子的生活、学习都欠缺好习惯。随着走访的深入,蔡彦发现一个不容忽略的共性问题,红旗村13名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父母缺位、学业缺辅、行为缺管”。教育关爱要在“根”上下功夫,为这些孩子量体裁衣“吃小灶”。“周末公益课堂”几个字就这个时候从脑海里蹦出。

试点工作从对困境妇女儿童家庭摸排开始,先建立家庭档案,确定关爱对象;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等服务,将“一户一策”精准微关爱服务试点工作和社区家庭教育支持行动结合,在村部打造“推门可见、社区可感、家家参与”的生活化家庭教育场景,具体是每周六下午为孩子们开设作业辅导、书法培训、儿童保护等课程。

借助陈师中心小学的师资队伍,组织一支由村书记为组长,村两委成员、村卫生保健医生、学校老师等为成员的关爱服务队伍,还为家庭专门配一个家庭教育指导老师、一个爱心企业家,针对需求,为家庭提供精准关爱服务,同时组建一个工作微信群,交流家庭服务心得,发送家庭教育知识。

一切准备就绪。

2022年11月12日,是一个落叶缤纷的周六,陈师街道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周末公益课堂”第一课,在红旗村党群服务中心开班。13名留守儿童和家长参加了开班仪式,蔡彦和街道相关负责人为志愿者老师和巾帼志愿者颁发了聘书。

第一节课,志原者老师讲得认真,孩子们听得仔细,主要有两项内容,一项是完成周末辅导作业,不懂的由老师帮助,另一项是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便于后期有的放矢的辅导。

(二)周末公益课堂重在“扶志”

接下来的“周末公益课堂”,除了课业辅导外,志愿者老师带着孩子们练书法。目的有二,一是练习专注度,孩子们较长时间凝神聚气,让浮躁的心平静下来。二是增强自信心,歪歪扭扭的“蝌蚪文”渐渐有了模样,也能在同学面前扬眉吐气,哪怕给远方亲人写一封家书,露上一小手,是给家人莫大的安慰,也能增加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随着春节的临近,返乡大学生陆续回乡,充实壮大了志愿者队伍,“周末公益课堂”临时升格成“寒假课堂”。从红旗村走出去的大学生,十分愿意答疑解惑,帮助留守孩子提升学习能力。课间还分享她们在大城市的见闻和收获,留守孩子听得津津有味,话也多起来。

为了巩固成果,“寒假课堂”发动11名返乡大学生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结对,提供学业辅导、阅读指导、运动游戏和精神陪伴。同时为家长“补课”,利用村民微信群,不定期发送假期安全、卫生知识、绘本阅读、家教知识等微课程,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和科学家教能力。

涟水县女企业家协会会长周玉平代表县女企业家协会也来到了“寒假课堂”。她为孩子们带去了学习用品。原省妇联副巡视员、省政府妇儿工委办公室主任陈秀云为孩子们送来冬季新衣服,她鼓励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样走出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捧着心仪的礼物,穿上新衣,孩子们幼稚的脸庞更加生动起来。

(三)孩子们一起“动”起来

过完春节又开学了,“周末公益课堂”恢复了。3月26日,红旗村村部十分热闹,留守儿童在仪征市春蕾志愿者协会会长余祥和志愿者老师指导下,带着刚刚组装好的飞机模型到村部广场“试飞”。“飞机”有的腾空飞起,有的旋转落地,有的平稳飞行,有的原地转圈,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快乐。这场活动让他们留下深刻记忆,更重要的是把放飞的种子植入了心田。

当天志愿者还手把手,耐心教孩子们滑板动作要领。“留守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文体活动不多,此次带来手工飞机模型和滑板课程,让他们在参与过程中拓宽视野,感受运动带来快乐,同时树立目标。”孩子们认真学习,很快掌握了滑板技巧,脚踩滑板在广场欢快地滑行,根本舍不得停下来,广场上时不时传出欢呼声。

值得一说的是,志愿者老师给留守孩子过了一个集体生日,戴上小寿星帽,许上不告诉任何人的心愿,在生日歌的祝福声中,鼓起腮帮子吹蜡烛,然后切开蛋糕,美美的吃上一口,从嘴甜到心,那种被重视,被宠爱的暖意,洋溢在每个孩子的笑脸。

“爸爸妈妈平时都很忙,从我出生起,奶奶就和我们住在一起,我最爱奶奶,奶奶也最爱我......”4月22日下午,在涟水县家庭教育协会、郭璐家庭教育工作室郭璐的指导下,红旗村党群服务中心的手工课开始了,平日里不善言语的孩子踊跃发言,并送上手工做好的郁金香。“你伴我长大,我陪你变老,我要送她一枝花……”

以习惯养成、感恩教育、劳动培养为主的阅读活动,培养孩子们学习生活好习惯。同时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妇女儿童之家等阵地,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小驿站,提供学业辅导、绘本阅读、手工制作等课程,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以一个群、一张屏、一堂课,传播科学家教知识,增强家长科学家教能力;开展大讲堂、送戏下乡等活动,整合社会力量,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搭建起关爱桥梁。

(四)安全教育警钟常敲

暑假来了,孩子们像飞出笼的鸟,水中的鱼,捞鱼摸虾,下河洗澡,此时安全教育不可缺失。8月5日,陈师街道红旗村村部不时传来孩子们答题的声音,暑期亲子研学活动正在进行。

“着火了要拨打119火警,110是报警” “下雨天不能站在树下躲雨,会引雷”“电源着火,要先切断电源”。来自村里的二十多名孩子和家长共聚一堂观看安全教育宣传片,村支部书记陈晓晓为孩子和家长上了一堂生动的安全教育课,孩子们用童言趣语表达对安全知识的理解。

在农家书屋,低龄段小朋友在高年级孩子的带领下,阅读图文并茂的红色经典故事,感受“小萝卜头”“放牛娃王二小”“刘胡兰”等英雄热爱祖国、不畏强敌、英勇机智的高尚品质,传承红色精神,厚植家国情怀。

在富士源家庭农场,老师的带领下走进苹果园,学习苹果种植的相关知识,观察苹果树和套袋苹果的成长情况,了解果园内鸡鹅养殖知识。

“周末公益课堂”就成了研学课堂。“观看一场红色影片”“阅读一本红色书籍”“开展一次安全法制教育活动”“参观一次博物馆”“举办一次亲子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在学习参观、实践体验、锻炼感悟中,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开阔思路,增进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感,用心用情呵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度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假期。

春华秋实,周而复始。红旗村村部的“周末公益课堂”不觉开课就是一年,留守孩子在学校有了好朋友,自己的小目标和微心愿也敢在班上大声表达出来,碰到陌生人能落落大方说话和沟通。

学校老师说,这些留守儿童找到了自信,“小眼珠子”溜溜转,会说话似的,最大的变化是见识多了,说话有底气,有的还能一套一套的。红旗村的孙爷爷有一次找到工作队的蔡彦,聊起孩子的喜人变化,翘起了大拇指,他说自己有心无力教孩子,就希望这个“小灶”课堂一直办下去。

红旗村是“周末公益课堂”缘于一个金点子,成于志愿者老师、帮促工作队干部的无私奉献,也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呵护和支持,从效果来看,可圈可点,后面还会总结提升,并在其他地区复制和推广。

“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一个好习惯却受益终生”,省委驻涟帮促工作队蔡彦表示,“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一切尝试、努力和付出都值得”。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