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与共享电单车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境遇和发展环境却大不一样。记者近日走访发现,我省不少城市都已引入共享电动自行车或共享电动助力车等,但在其运行和管理方面尚无明确指导意见。因共享电单车可能带来的城市治理等问题,对共享电单车该管控还是发展,有关部门也感到头疼。
有专家认为,目前有关部门对共享电单车的发展并未形成统一意见,存在政策上的模糊性,各地在理解和执行的过程中也容易产生偏差。在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中,共享电单车扮演什么角色,各地情况不同,答案也不尽相同。
为“最后几公里”出行提供选择
如果说共享单车解决的是“最后一公里”的短途通勤问题,那么共享电单车则侧重于为市民3至10公里的中短途出行提供新选择。
这个暑假,南通大学大三学生沈韵在南通市区找到一份实习工作。从学校到公司约4公里的路程没有“点对点”的公交线路,每天骑共享电动助力车上下班成为她的出行常态。“校门口与实习公司楼下都有电动助力车停放点位,每天通勤只需4元。”沈韵说,如果购买“18元20次”的骑行套餐,她的通勤费用还能再降低一些。
2018年9月,南通市通过公开招标形式,引入共享电动助力车,运营主体为常州市的上市公司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截至目前,永安行在崇川区、南通开发区投放电动助力车2.6万辆,已建成近3000个网点、41457个桩位。数据显示,运营近5年来,该区域累计注册永安行APP账号的人数84.8万,永安行累计服务市民出行3714.8万次,日骑行峰值6.8万次,日均骑行订单约4万单。
在南京,几年前出现的共享电单车一度沉寂。最近,在江宁区、六合区、溧水区以及仙林大学城等区域,共享电单车又悄然出现在街头。数据显示,在江宁区投放的共享电单车约有1万辆,运维企业包括滴滴青桔、哈啰、魔方出行等。其中,投放量较大的滴滴青桔电单车和哈啰电单车的起步价均为10分钟(含)以内2元,超出10分钟后,青桔收费标准为1元/10分钟,哈啰为1元/5分钟。
南京师范大学大三学生姚禹告诉记者,共享电单车在校园的投放量很多,自己购买了不限次的月卡,“基本每天都要去食堂、宿舍、教室,月卡折算下来,单次使用的价格也不贵。”而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师生可通过7MA出行的小程序或APP使用其品牌的电动助力车,单次起步价和续租价均为1.5元/20分钟。
与共享单车相比,共享电单车的价格较高,不同市民对此态度也不同。居住在南通的退休职工周秀英报名了老年大学,每周一、周三上课,她通常在搭乘地铁后骑电单车前往课堂。“从地铁口到老年大学,骑行时间8分钟、距离不到2公里,系统还是按照每30分钟2元的标准扣费,这趟骑行要花2元。”周秀英说,她希望可以增加一些阶梯型的扣费,如果近距离、短时长的骑行还是按照半小时扣费,性价比其实不高。
一些地方积极推进,一些地方仍在观望
共享电单车的停放管理、押金风险和使用安全等问题,也为城市治理带来一系列挑战。
2017年初,7号电单车等多个共享电单车品牌进入南京,并在主城区大规模投放车辆。考虑到涉及后续城市治理的一系列问题,2017年7月,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南京市公安局、南京市城市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引导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意见(试行)》,明确表示南京暂不发展电动自行车作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随后,在南京主城区大规模投放车辆的几家共享电单车企业撤出。
近年来,市民对共享电单车有需求,企业对发展共享电单车也有愿望。今年4月13日,南京市江宁区交通运输局、南京市江宁区城市管理局、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交通警察大队就关于江宁区开展试点投放共享电动自行车行政决策事项进行稳评公示,并征询公众意见。公示内容提到,投放区域以公交线网暂不能充分覆盖的偏远地区为主,在核心商圈、人流密集等区域慎重投放,后期在全面评估先期试点运营情况的基础上,再分批有序投放。
为何在“暂不发展”后又“稳评公示”?南京市江宁区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有群众反映出行方面的需求,部分企业已在江宁区“事实投放”了共享电单车。为规范企业运营服务管理,江宁区计划试点投放共享电单车,并公开征询公众意见和建议,“对待新业态应该包容审慎,但企业进入市场要依规有序。”目前,该试点工作尚未正式开展。
共享电单车自重大、车速较快,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江苏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规定,“驾驶、乘坐电动自行车应当按照规定佩戴安全头盔。具体实施的时间和区域,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规定。”“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未按照规定佩戴安全头盔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
记者在淮安采访时发现,由于共享电单车的头盔在车篮内放置,路边停放的共享电单车的头盔,有的布满灰尘,有的内有积水,有的外壳已经破损。根据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驾乘电动自行车佩戴安全头盔实施时间和区域的通告,该市行政区域范围内,驾驶、乘坐电动自行车应当按照规定佩戴安全头盔,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未按照规定佩戴安全头盔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规处警告或者罚款。不少市民坦言表示左右为难,“戴,太脏。不戴,违反规定。”
针对这个问题,运营方江淮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淮林说:“即将推出的蘑菇精灵电单车对头盔进行了升级,头盔只能朝下锁入卡槽。”“商讨如何加强对共享电单车的管理时,交警特别提出头盔上不能有线缆,会影响骑行安全。”淮安城管局停车中心主任宋玲告诉记者,蘑菇电单车的头盔采用电子锁,用户扫描车身二维码,点击“开始骑行”,车筐内的头盔会自动解锁。还车时,用户需要将头盔卡扣卡好,按要求还车。
如何应对共享电单车乱停乱放等问题,不同地方有不同解法。
2021年6月1日,淮安市交通控股集团投资814.43万元建设的全市共享单车智能监管平台和单车驿站正式投入使用,将共享电单车与共享单车一起纳入平台统一管理,市民可在骑行范围内的任意单车驿站还车。据了解,目前淮安主城区有1261个单车驿站,覆盖公交站台周边、住宅小区门口、核心商圈周边100米—150米范围。
南通市城管局车辆秩序监管处副处长孙剑林说,为防止出现“共享单车坟场”等问题,南通对于共享电单车数量、停放地点、点位开设等进行全方位监管,不断进行动态优化调整,确保在便利广大市民出行的同时,不影响城市的道路秩序。孙剑林介绍,在该市人员流动量大的南大街附近,共享单车借还点位的设置密度相对较大,每个点位还会增加3个左右的借还桩位。
“共享”与“治理”亟待形成合力
不少地方主管部门表示,共享电单车管理好了是新业态,管不好就会成为城市治理中的新问题。如今,无论共享电单车如何让人“又爱又恨”,其快速普及已是客观事实,共享电单车的管理已成为地方政府不可回避的一项工作。
记者梳理发现,共享电单车目前在三四线城市投放较多,北上广等城市明确不鼓励电单车的发展,不少二三线城市也对共享电动车设立了严格的准入门槛。
2017年,交通运输部等10部门联合出台《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不鼓励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联合出台《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及解释说明,提出将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纳入共享交通设施建设和运营之中。
对待共享电单车,有关部门是该给其“绿灯”使之畅行,还是亮起“黄灯”令其慎行?这的确不容易回答。我省之外,还有不少地方也在积极探索。比如,安徽合肥发布《关于开展共享(电)单车专项提升工作的通知》,提出于今年7月至9月开展共享(电)单车集中提升工作,随后实行常态化管理,切实满足市民出行需求,改善市民出行条件。
向“难”而行,是城市精细化治理的应有之义。在江苏省社科院副研究员、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专家何雨看来,对待共享电单车,大城市理应更加审慎,充分评估需求、评估安全。对共享电单车企业来说,获得准入之后,要考虑群众承受能力制定价格,不能以“烧钱”模式再去走共享单车的老路、弯路。共享电单车在城市的投放与发展过程中,各方应充分沟通、坦诚交流,尽快形成共识,以解企业的后顾之忧、群众的后顾之忧、城市治理的后顾之忧。
共享电单车是该“绿灯”畅行,还是“黄灯”慎行,社会各界期待有关部门尽快拿出明确意见。每个城市、每个城市的不同区域,具体情况和居民需求不同,也许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但相信只要从群众需求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总能找到一个适合自身的“最优解”。
记者 蒋浩 杨昉 张周楠 颜颖 陈立民
2023-10-04
2023-10-04
2023-10-04
2023-01-08
2023-01-08
2022-01-13
2022-01-06
2022-01-06
2022-01-01
2021-12-31
2021-12-31
2021-12-31
2021-12-31
2021-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