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节气有每个节气的风俗。民间风俗是门学问,平日里不显山露水,到了重要的日子,它的魅力就显现出来。民谚说,冬至大如年。这么一说,谁会不重视这个日子呢?
冬至,是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一半是凛冽,一半是清新。
文人的表达很诗性:“人生海海,有多少姹紫嫣红,就有多少花开荼靡。”大自然亦如此,冬至时令,已是隆冬,天气明显冷了许多,田野繁华落幕,又恢复了它的原色,苍茫一片;远远望去,树木已是瘦骨嶙峋,花草的威蕤也销声匿迹。但是,你心里不必有复杂的况味,春天的繁盛正是从冬天里走过的,田野正在悄悄苏醒,那些花草树木,把根深深地扎入泥土里,正吸吮着养分,为了来年的新绿。
冬天的清晨,村庄是从塘边开始醒来的。早上塘里结一层薄冰,塘的四周笼罩了丝丝缕缕的白雾,附近的田里铺了一层似有似无的霜,素净淡雅。寒风凛冽,塘边的树枝被刮得发出尖厉的响声,而水却被冰稳稳地护在底下。清晨的池塘是水灵湿漉的,塘边也是村里最忙碌的地方。一大早,男人们三三两两,挑着水桶到塘里挑水,挑个二三趟,往家里水缸一倒,一天全家吃水用水就有了;老人和小孩子们也早就起来了,拎着淘米箩到塘边淘米,马上回家要烧早饭;妇女们更忙碌,一看塘边有空,赶紧把家里换洗的衣服拿出来,挽着篮子匆匆往塘边走,一会儿,棒槌声此起彼伏,尽管没有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意境,但确有一种独特的韵律。
过日子,庄稼人既是含蓄的,又是深情的。小时候,家乡有个风俗,冬至要喝老母鸡汤。小时候,吃只鸡是奢侈的。“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大文豪陶渊明招待贵宾,才舍得杀只鸡。那年代,冬至喝鸡汤更多的是种仪式感,和春节贴春联放鞭炮差不多,吉祥啊。
养只鸡不容易。一只鸡蛋,经过二十一天孵化,小鸡仔破壳而出,毛绒绒的,憨憨的,可爱极了。稍过几天,母亲弄点红绿颜料,给小鸡身上抹一抹,做个记号。你把这群小鸡仔往地上一放,喂点食,再细一看,那流动的红红绿绿的图景,这是世界上很美很特殊的一道风景。
家里人对养鸡用心极了。早上开门第一件事,打开鸡笼,放出来,喂点食;晚上天没黑,赶紧洒几把粮食,把鸡喂喂,认真地数两遍,再把鸡关进笼子。我有时在想,农村娃的算术,可能就是从数鸡数鹅开始的。
从春夏到秋冬,日子一天天的繁复,小鸡一天天的长大,村庄里的炊烟,每天袅袅升腾。
家里有几只母鸡,就等于家里有几只储蓄罐,日子就有了巴望,买斤盐买块肥皂,扯块布添双鞋子,母鸡的功劳是必须要记下的。每天,老母鸡下蛋时,母亲绝对不让我们兄妹们大声喧哗,走路脚都要抬起来的。老母鸡“咯咯哒”“咯咯哒”的声音,对庄稼人来说,悦耳极了,怎么都听不厌。
一只鸡子,在家里两三年,和家人朝夕相处,渐渐地,有感情了。少一只母鸡,就等于家里的储蓄罐少了一个。杀一只母鸡,对过日子的人,谁舍得?
但是,这是冬至啊,只要家里还有几只母鸡,母亲一定会考虑的。毕竟,这一天,村子里有些人家会杀鸡喝鸡汤的。我们家小孩和老人,尽管不说,巴望冬至这一天,好久好久了。
冬至这一天,天亮得好像比平时早些。一大早,父母把鸡杀了,洗净,放在大锅里炖上。母亲坐在灶台下,时不时地给灶下添柴,柴噼里啪啦地燃烧着,火光红红地映在母亲的脸上,灶上的大锅里终于响起“咕嘟嘟”“咕嘟嘟”的声音。
一只鸡炖的时间不短,我们兄妹差不多就一直在大灶旁等着。后来才晓得,其实等待也是一种幸福,而且幸福漫长醇厚。
终于,母亲用一只抹布小心地揭开了锅盖,一片白雾瞬时升腾,那浓浓的香味,那暖暖的气流……怎样形容呢?
鸡腿及肫肝是必须给外婆奶奶的,其它鸡肉给我们兄妹的,轮到我父母,只剩下的鸡头鸡脚了。
那碗鸡汤,我一小口一小口的抿着,含在舌头上的根本舍不得咽,久久地、慢慢地滑过我的喉咙,缓缓地流向胃肠,温婉极了,阵阵暖流……
苏轼诗云:“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常常怀念那些消失的生活,怀念那些小时候青草小路、碧水小桥的琐碎小事,莫非自己有问题了?
席慕容说:“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落败”;一位作家也讲过:“故乡是用来怀念的”,就是这一桩桩小事,永远刻在我脑海里,闲暇时,打开来,那满满的滋味,吸一口,再慢慢地咽下去,细细品味,刹那间,自己心灵好像被洗濯了一次,好像有一股不知道是不是叫幸福的暖流在回甘。
幸福是什么?西方谚语:“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也说不清楚。
幸福不宜比较。“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幸福属于每个人的感觉,正如卞之琳《断章》诗所写的那个意思,我们常常看到的风景是,一个人总是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
幸福就在寻常。幸福就藏在一些小到不能再小的事情上。幸福,就在三餐四季的日子里,就在粗茶淡饭的烟火中,就在“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生好时节”的岁月里。
幸福有时很近,很具象,就在雪花上、池塘边,就在炉灶旁、大锅里,就在平日的一粥一饭、特殊日子的一碗鸡汤里。
到了冬至,就进九了。“试数窗前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九九消寒图》里,“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尽春深,小溪潺潺、鸟语花香的日子来了。
(作者 张忠武)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