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新闻 > 正文

巧手耕耘,把一个个“囍”字送给千家万户

文章来源:连网
字体:
发布时间:2023-11-18 09:31:25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欢迎您! 

☆ 新江南网 ☆欢迎您 

“真是心灵手巧”“这个窗花真是太漂亮了”……昨日,在赣榆剪纸艺人赵桂娥的直播间里,一群热爱剪纸艺术的网友聚集在这里。他们一边踊跃点赞,不吝溢美,一边通过手机屏幕认真学习剪纸技艺。借助直播间,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已经攒了近万人的粉丝,不仅让更多年轻人爱上这门“老手艺”,也在她的满满成就感中,将剪纸这一非遗文化在更大范围传播和传承开。

1981年,26岁的赵桂娥从山东省临沭县的玉山镇来到连云港,嫁给了赣榆区厉庄镇车赤涧村的王宜德为妻。当她被一架独轮车推到王家大门的时候,看到家徒四壁的新房,和黑乎乎透风的木板门,她笑着对新婚丈夫说:“你拿一张红纸,找一把剪刀过来。” 新郎王宜德大惊:“新婚时候,你舞刀弄枪的要干吗?”新娘子赵桂娥笑笑说:“你找来就知道了。” 不多一会,在新娘子的手中,魔术般地呈现出了喜庆的“囍”,喳喳叫的“花喜鹊”,会飞的“蝴蝶”,还有一对眨眼的“小花猫”。“你把它们贴出来吧,增加点喜气。”新娘子告诉丈夫。当新郎王宜德把这些灵气的剪纸张贴完成之后,原本黑暗的新房瞬间明亮起来,整个车赤涧村也轰动了,“王宜德娶了一个会剪纸花的妻子。”

这句话传遍了大街小巷,又以风云之速传到了村办工艺厂厂长老王的耳朵里。

老王不相信村里怎么会有如此高雅的艺术人才呢?他借着贺喜的噱头亲自“考察”了一番,也为新娘子精湛的工艺所折服,忍不住诚心邀请:“到我们厂子来做画师吧,工资给你最高。”就这样,新婚第二天,赵桂娥就脱下新婚的红衣,换成普通的工作服,一大早就来到村办工艺厂,成了该厂的一名画手。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剪纸,妈妈不断地带领我学习剪艺,我9岁就能剪出栩栩如生的蝴蝶、喜鹊等,得到好多人的喜欢,在娘家时就有好多要结婚的来讨要剪纸,增加婚房的喜气。那时在婚房里贴一个窗花,应该是最奢侈的事情了。”赵桂娥侃侃而谈。

嫁到江苏的王家后,赵桂娥先在村办工艺厂做画手,为工艺厂的产品配图,后来工厂倒闭了,她就耕种几亩责任田,在家相夫教子,一直到现在。但她剪纸的手艺一直丢不下,用她的话说,就像粘在身上一样,挥之不去。“虽然生活艰苦,但剪纸还是我最大的生命支柱,而且有很多邻居也让我不能丢下这个手艺。”赵桂娥笑着说:“他们找到我,要求我给他们剪几张新婚的窗花。他们说,没有我的窗花,他们的婚礼就死气沉沉的。”

这些反馈,让她很感动,就是再苦再累也无法割舍下她的艺术追求。“干农活很累的,但看到在门口等候的人,我都会心软了,用自己购买的彩纸,给他们剪出想要的剪品。”她说,“有时候他们会带来一部分彩纸什么的,我都不会要,我告诉他们你们买的我剪起来不顺手,还是拿回去另用吧。我不想收他们的东西,那样不好,我心不安。他们也会答谢我,我都会婉言谢绝,都不富裕呀,我只是举手之劳。”据了解,嫁到王家四十多年,赵桂娥曾为三代人剪过婚纸,为无数新生婴儿剪过窗花,都分文不收,“不能收,也不值得收,那样我感觉我的手艺没有灵气了。”

翻看赵桂娥的剪纸作品,能领略到其中的灵动和精致,但她本人却是朴实无华,低调内敛,“我就是一个农妇,爱护剪纸,乐于助人,喜欢艺术。”她说,她有两幅作品《喜鹊登梅》和《吉祥如意》被慕名前来的上海理工大学的一名教授收藏,每年都有几十里或几百里来求剪纸的爱好者来她们家,她都会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剪出他们喜欢的东西。

如今,赵桂娥也搭上了新媒体直播的快车,让剪纸艺术重新焕发光彩。“现在孩子大了,教会了我做网络直播,现在的粉丝也快过万了。”她笑呵呵地说,“我在直播上义务教授剪纸,有愿意学的,我都会毫不保留地教他们。就是想让这门艺术发扬光大,不至失传。”(张晨晨 尹继生 杨世方 文/图)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