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爱郑板桥,爱他的满腹才华,爱他的不入俗流。昨晚,在北京的梅兰芳大剧院,扬州市扬剧研究所的大型新编扬剧《郑板桥》,再现了这位清代文人官员纯洁如兰、挺拔如竹、坚强如石的人生故事。
从杭州到北京 所到之处满堂喝彩
扬剧《郑板桥》讲述了郑板桥客居扬州,卖画为生,后得县令相助,应科入仕,又因擅自放粮被免,重回扬州的故事。全剧通过郑板桥与妻子饶五娘之奇缘、与官员卢抱孙之聚散、与盐商张从之恩怨,展开对清代扬州市井的描绘,用虚构的人物关系结合板桥先生以“怪”出名的民间故事,创造出具有现代审美意象的郑板桥。该剧先后入选2023江苏省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巡演、2023年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投入剧目、2023紫金文化艺术节新创剧目会演,荣获2023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
此次剧目主创团队邀请了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院长、一级编剧罗周执笔,一级导演韩剑英执导,一级作曲家冯成杰设计唱腔,一级作曲家赵震方负责作曲、配乐,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边文彤担任舞美设计,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灯光设计师邢辛设计灯光,一级舞美设计师蓝玲负责服装、造型设计。
本月中旬,《郑板桥》刚在杭州参加完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并获得了优秀剧目奖。昨晚在北京,同样博得了满堂喝彩。扬剧虽和杭州、北京的戏迷平时经常看到的越剧、京剧不同,但只要沉入剧情里,观众们的情绪也不由随之变化。剧中一些轻喜剧的诙谐,更是让他们感到轻松愉快。
“我知道扬剧。在全国的地方剧种中,扬剧也是比较突出的。好些年前我看过扬剧的折子戏,这次很惊喜能有机会看全本的扬剧大戏,整个舞台的呈现很完整,挑不出任何毛病。”北京戏迷陈翠松说道。
为何颇受欢迎? 剧中体现“黄金幽默”
这部《郑板桥》为何如此受到戏迷们的欢迎?主要是因为它拥有着丰厚的戏剧构成。文人戏普遍容易生涩枯燥,但是这部戏从编剧到导演再到演员,都让它有了轻喜剧的内核。比如剧中一个轿夫抬轿子的片段,通过上下跳跃的动作,寓意宦海沉浮,符合扬剧本身的艺术风格。这些外化的细节表现,击中了观众们的审美需求。
同时,《郑板桥》还带有对人生官场的深刻思考。既体现着士人风骨、风采、风质,又带有官场潜规则下宦海沉浮的一种人生跨度。剧中既有风花雪月的高雅吟唱,又有吃狗肉的市井桥段,成为了推动剧情扎实发展的重要戏剧点。这些内容不着痕迹地巧妙融入,显示出整部戏剧的高级感。
在剧中,以郑板桥这位士大夫为主题,带出了一群人,一些事。剧中一个人物的轴线,抓住一个关键点——郑板桥身上所具备的与时代、与市井、与官场等等方面的不协调。而喜剧的内驱力正来自于可笑的不协调,在戏剧艺术中,这种幽默机智的情趣被称为“黄金幽默”。《郑板桥》这部扬剧,恰恰将这种“黄金幽默”表现得淋漓尽致。
上演现实《进京》 扬剧唱腔回响京城
就在前两天,京剧《进京》在扬州运河大剧院上演,戏剧再现了在清代,四大徽班于扬州汇聚进京。而扬剧《郑板桥》昨晚登上北京的梅兰芳大剧院,上演的正是一出现实版的《进京》,让扬剧的唱腔再一次在京城上空飘扬回响。
中国任何一种地方剧种,能够在北京的舞台上一展风采,都是份难得的荣耀。《郑板桥》是一部地方风情浓郁的戏剧,郑板桥是扬州人,扬剧又是地方剧种。这些年来,扬剧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以《郑板桥》为例,从扬州到杭州,从南京到北京,所到之处,一片叫好,俨然拥有了大剧团大剧目的气象。曾有专家表示,《郑板桥》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转换方面,都于中国戏曲有样板意义,这不再将《郑板桥》局限在扬州扬剧,而是放在戏曲的时代和全国的范围内来进行定位。
上一次,这么大规模的扬剧“进京”,还是5年前,那场青春版的《百岁挂帅》。说是“进京”,似乎也不够准确,因为那些在舞台上将杨门女将演绎得如此传神的孩子们,已经在北京的中国戏曲学院学习了4年时间。而再往前追溯,7年前,扬剧《史可法·不破之城》在北京的演出。那时的扬剧,正处于复苏振兴的时候。北京也是扬剧的福地,正是饰演郑板桥的李政成在北京获得了“梅花奖”,才开启了新时代扬剧不断攀向高峰的历程。
昨天,扬剧的再次进京,相信会让北京的观众们看到现在的扬剧,最好的模样。通讯员 汤玉祥 记者 王鑫 王璐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