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也是盐城发展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高屋建瓴、着眼长远,为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作为长三角中心区城市,盐城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强化机遇意识,认真学习先进,扛起重大责任,自觉主动地融入一体化、服务一体化、推动一体化,在深耕长三角一体化中体现“盐城担当”,展现“盐城作为”,写好“盐城答卷”。
用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
近日,省生产力促进中心评估发布2023年江苏省独角兽企业,全省仅50家入选,盐城立铠精密科技、富乐华半导体、画你爱萌网络科技三家企业获评,获评数位列苏北苏中第一、全省第五。
今年以来,盐城围绕动力电池、节能环保等领域,确定“揭榜挂帅”项目3个,其他项目224个。统筹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育新苗、强内功、促提升、聚人才等行动,通过国家评价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超5100家,位列全省第五;深入实施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培育计划,通过省、市评估的瞪羚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和独角兽企业超百家。
在江苏国瑞液压机械有限公司阀二分厂,一台台自动化加工中心整齐排列,工作人员紧张忙碌,争分夺秒全力冲刺全年目标任务。作为国内最大的液压元件生产基地之一,国瑞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注重科技创新,持续加大新产品研发和新设备投入力度,为公司扩产能、提质效、增效益提供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坚定了我们走高端化发展之路的信心。”国瑞公司副总经理陆廷福介绍,目前公司国内国际市场齐头并进,在手订单饱满,较去年同期增长20%左右,公司今年设备投资也高于往年,超4000万元。
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科技创新让盐城越来越多企业增强了“闯”的动力,坚定了“拼”的底气。聚焦“5+2”战略性新兴产业,盐城分产业制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个性化专项支持政策,构建“5+8+10”产业链培育体系,布局发展绿氢、元宇宙、机器人等未来产业赛道,晶硅光伏、动力及储能电池、不锈钢产业规模跃居全国一、二、三位。市工信局局长孙庆树表示,将坚持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大任务,积极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三大行动,加快构建具有盐城地域特色和标识度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长三角北翼先进制造业高地,为“强富美高”新盐城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两手抓,盐城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主动融入长三角产业协同发展,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链条完备、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产业发展的“加速度”打牢“稳”的基础、实现“新”的突破。去年以来,全市新开工长三角地区亿元以上项目765个;今年1至10月,全市23条重点产业链实现规上开票5526亿元,同比增长8.3%。
用开放与世界双向奔赴
10月25日至26日,在盐城港大丰港区滚装码头堆场,一辆辆货运卡车正有序排列在港区作业点等待运输装船。这是大丰港区首次承担整装货卡出口任务,标志着盐城口岸外贸运输装载能力实现新提升,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贡献力量。
交通势能跃升,带动城市能级蝶变。如今的盐城,拥有盐青、盐徐、盐通三条高速铁路,建兴、滨淮、东兴高速及东延四条高速公路同时在建,盐城港一港四区和南洋机场均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26个,开通省内首条日韩全货机航线,国内外集装箱水运航线达31条,公铁水联运、河海联运的集疏运体系为项目大进大出提供坚实支撑,东西南北全方位开放格局加速形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各类交通网络基础设施标准跨区域衔接,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这让我们倍感振奋。”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黄正桂表示,我市将聚焦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和交通强省建设任务,围绕“更高水平建设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畅通对外开放大通道,一体发展公铁水空,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目标,加快推动全市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为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当好“开路先锋”。
沿海地区作为开放发展的最前沿,盐城区位优势明显,“沿海大空间”是盐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优势、最大底气所在。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沿海高质量发展等多重国家战略的政策效应在这里释放,盐城高起点规划建设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和黄海新区两大战略空间,不断加密与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城市群空间联动、产业联动、供给联动,推动更多优质项目、高端资源向盐城集聚的同时,汇聚更多项目进入长三角“产业生态圈”。
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是沪苏两地首个省级合作共建园区,入选首批“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如今沪盐两地有合作共建园区11家,在盐投资的上海企业接近500家,上海电气、光明集团、临港集团等一批行业龙头加快集聚,形成以盐城(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为核心的离岸研发新模式。“这5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按下‘快进键’,我们是受益者。”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党工委书记何春明说,“集聚区将秉持高质量发展理念,打造一体化合作典范。携手各方力量,全力将集聚区建设成为上海先进制造业域外产能基地、新兴产业创新成果产业化发展基地。”
从长三角出发,将目光投向世界。盐城已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合作关系,大量技术、资金、人才等高端要素资源集聚,盐城正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构筑起开放型经济新优势。今年1至10月,全市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211.9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列全省第三。
用绿色竞逐崭新赛道
作为全省海岸线最长、海域面积最广、滩涂湿地最多、海洋资源最丰富的城市,盐城不仅拥有中国第一处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而且是中国海上风电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城市、中国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被誉为“海上新能源第一城”,正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双碳”行动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扇重要窗口。
良好的生态是最大的民生福祉。在东台弶港镇巴斗村,自申遗成功后,“海滨海鲜海风光,渔家渔村渔文化”让曾经的小渔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文化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可持续旅游中国第二批试点项目在此启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一篇大文章,要坚持稳中求进,一任接着一任干。”巴斗村党总支书记叶勇说,将继续深入挖掘“四色巴斗”内涵,不断放大特色优势,持续加大农旅融合产业投入强度,拓宽乡村旅游空间,在乡村旅游带民富上实现新突破。
丰厚的生态家底为绿色发展持续赋能。作为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盐城海上风电规模接近全省一半、全国五分之一,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近1300万千瓦,绿色能源使用占比超六成,正加速向新能源装机规模2000万千瓦、产业规模2000亿元“2个2000”的新蓝海目标迈进。
当前,盐城在全省先行先试低(零)碳产业园建设。“射阳港低(零)碳产业园区致力打造绿电应用示范地、绿色产业集聚地、绿色标准策源地,产业生态圈初步形成,建成运营射阳港零碳产业研究院,已入驻中科院电工所、南德等战略咨询、检测认证、技术研发机构9家。”射阳港经济开发区新能源产业园副主任李克宁介绍,射阳港经济开发区将锚定打造长三角首个全绿电低(零)碳示范园区的目标定位,多轮驱动加速产业园区建设,致力打造以零碳产业为内核、数字化为底座、港产城互动融合的综合性零碳产业园区。
正在崭新赛道上一往无前的盐城,在共享发展红利的同时,也践行着协同共建的担当,将“盐城坐标”嵌入长三角“一盘棋”,以一域之光为全域添彩。如今,盐城已集聚国家能源、华电、国电投、华能、大唐、华润、中广核、国投电力、三峡新能源等“五大六小”所有新能源开发央企,科学有序推动绿电资源系统化、规模化、集中化开发。截至10月底,盐城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1361.9万千瓦,总装机、风电装机、光伏装机规模均列全省第一。作为省内首批高比例消纳示范城市,盐城新能源装机占全市电源装机总规模超70%,列华东地区首位。
“十四五”期间,氢能和储能产业迎来重要的风口期,在继续做大做强风电、光伏两大优势产业的同时,盐城加快布局储能、氢能两大未来产业。以建设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储能”的示范基地为目标定位,积极培育发展储能产业;以可再生能源制氢为重点,探索“绿电”制“绿氢”的现实路径,打造长三角示范绿氢基地。
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融媒体记者 夏恒瑾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