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第六届进博会开幕,来自江苏的23家老字号企业带着120余件“看家产品”亮相,展现老字号独特技艺和匠心传承。
步入江苏人文交流展区,白墙黛瓦下,苏式园林移步易景的造景手法,将山、亭、竹、石融为一体,构成一幅灵秀画卷:传统和现代交织,老字号用他们的方式守护非遗技艺,推动新一代传承。
百年技艺走向崭新未来
“首先把颜色均匀地涂在色刷上,再刷到木版上。然后将宣纸轻放在木版上,用棕榈刷来刷印,可多刷几次让纹理更细腻。接下来,用胶泥固定另一块木版,刷印新的颜色。”90后匠人赵诗恒现场介绍“饾版、拱花”印法,这一艺术作品名为“十竹斋笺谱”。
这一技法的发明可以追溯到明代末年,依色分版、灵活套印的彩色套印法,以及利用版面凹凸进行压磨使画面拱起的特殊技法,让图案的视觉呈现色彩丰富、层次分明,文人雅士常用其设计精美的信纸,写信寄情、题词唱和。因为图样多成套出现,故演变成“谱”。
“信纸上印着山水、花鸟、古物等淡雅图案,是中国人独有的审美和雅趣。十竹斋笺谱里大半的图案出自《论语》《诗经》,绘画图样也是传播中华文化的载体。”赵诗恒说。
在笺谱互动区,有了人工智能技术加持,参观者动动手指组合充满美感的图文元素,就能完成独属于自己的笺谱。彩蝶翩飞、竹林摇曳、瓜果盈篮……记者制作的笺谱上,一股江南的清风徐徐吹来。
珠宝、瓷器、刺绣、檀香扇等也将技术传承融入时代发展。
江苏籍老字号子冈珠宝的原创切工钻石“十一朵玫瑰”第二次走进进博会。苏州子冈珠宝有限公司掌门人郭忠华介绍,“这次我们带来原创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多刻面钻石保持者的‘十一朵玫瑰’切工钻石,还有天然钻石、培育钻石、莫桑石3种材质,其中培育钻石、莫桑石原材料均为中国生产,可谓是‘国货潮品’。”
江苏人文的传承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复刻,而是与现代文化交互、融合,将技法用于当下,恰如这次江苏馆的主题,将“江河风物,美好如苏”带给世界。
非遗奢侈品走向世界
这几年,围绕产业化,南京云锦没少下功夫。以金银线、彩色丝线织成的绚丽云锦,因操作难度高、技艺复杂,拽花工和织手需要两人相互配合,一天只能生产五六厘米。寸金寸锦,好的图案更是一物难求。
“这是一件复刻汉服,原型为明孝端皇后吉服。得益于最新的数字化绘图软件技术,意匠师的工作效率提高了1.5—2倍。”南京云锦研究所何冠奕介绍,该复刻版经过3年研究、6次改版设计、12次定染校色才完成。随着科技协助工匠提高生产效率,部分云锦可以实现小批量生产。
云锦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将中国丝绸最高技术水平展现给更多普通百姓,作品还与流行文化互相赋能。现场一款憨态可掬的粉色老虎礼盒——《虎嗅蔷薇》,设计概念取自明清时期官服上的“虎补”图案,结合“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诗意表达。礼盒中有丝巾、胸针,丝巾图样来自“虎补”,胸针则根据“虎补”龙虎额头花纹以云锦技艺制作。
“我们正在拓展境外分销商,小批量售卖定制产品。同时在申请中欧地理标志,寻找供应链合作伙伴,为境外贸易做准备。”何冠奕说。
让非遗走向大众生活,是对非遗最好的传承,也是对手艺人最大的支持。苏州绣娘丝绸有限公司不仅带来苏派旗袍,还将形似花朵、草叶、蝴蝶的非遗盘扣用在胸针、挂坠等文创艺术品上,从材质、造型结构到意蕴表达上有了全新变化,也更适合现代人使用。
点钻、掐丝、珐琅彩、手工篆刻……每一个工艺都需要数道工序,是手工艺匠人的智慧结晶。南通老天宝为进博会设计的千里江山系列珐琅饰品,将青绿山水刻画在首饰上。因工艺特殊,色彩晕染出细腻的渐变层次,青绿交辉间描绘出不一样的锦绣河山。品牌主理人刘芳说,“中国珠宝历史悠久、富有内涵,制作的工艺种类非常多,我们传承推广也不断创新。老天宝旗下子品牌已经推出中国、意大利工匠联手打造的精美首饰。”
舌尖美食融入传统文化
江苏是产茶大省,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孕育了多样的茶制作技艺和茶叶老字号。如今,江苏的“茶”故事仍在续写。
在苏州市李良济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展台前,记者看到6款养生茶。其中一款沉香晚安茶,用酸枣仁等中药材制作,且专门做成茶包销售。百年老字号李良济从一间药铺起家,根植传统中医药文化,四代传承人恪守祖训、传承创新,向世界讲述着养生饮品的新活力,也展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魅力。董事长李建华告诉记者,“我们将持续开发传统中医药的养生力量,深入挖掘消费者需求,研发更适合现代人的养生产品。同时,从年轻化、个性化等维度着手,持续不断地为消费者带来更多高品质、个性化的养生产品和更好的消费体验。”
在中间展台,冠生园的鸭血粉丝汤系列、桃源村的“金陵印象”糕点、仁昌顺的新式茶点、楚王食品的山楂糕等,让美食爱好者流连忘返。
速食包装冠生园鸭血粉丝汤系列在电商平台一年销售过亿元。“不用来南京,就能吃到最地道的鸭血粉丝汤。我们是相信老品牌的,也希望多试试江苏经典小吃。”一名来自陕西的观展商告诉记者。
江苏的老字号针对不同消费群体、不同消费场景推陈出新。乾生元联合苏州博物馆推出“一团和气”文创礼盒,苏州人不仅把这个圆滚滚、红艳艳的胖娃娃形象展现在丝绸上,还运用在食品中。
老字号是文化的表达,也是文明交流的语言。赏、用、玩、食之间,江苏老字号产品突破语言、地域、技艺,既是商品、也是艺术,更是江苏与世界的对话。
记者 陈娴 宋晓华 王梦然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