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是国家安全教育宣传月,昨天,苏报融媒联合苏州市城市管理局地下管线和道路停车管理所开展了“管线管廊携手探索安全守护你我同行”科普观察行主题活动。来自40个苏报新蕾小记者家庭的80多名“市民观察员”走进苏州市地下管线、综合管廊两大科普馆,深入“地下城”探秘,开启了一堂丰富生动的“安全教育课”。
管线精细管理带来城市新变化
作为国内首家地下管线主题科普馆,苏州市地下管线科普馆自2015年10月启用以来,为数以万计的市民提供了近距离了解“地下城”的机会。近两年,随着苏城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工作不断提档升级,科普馆内的知识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完善。如今,场馆里汇集了全市地下管线运行的最新动态。
“地下管线是指全部或者部分建设于地下的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以及用于集中敷设上述管线的综合管廊。它们每天源源不断地在为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输送能量。截至去年底,全市累计探明城市道路地下管线11.1万公里。”跟随场馆工作人员的引导,观察员们在科普馆内通过趣味互动、模拟体验,摸清了城市“生命线”的运行路径。
市政管线要确保每天有序运行;城市亮出清朗空间,消除安全隐患,不再为城市“蜘蛛网”带来的“黑色污染”所困,近几年有序推进的架空线整理和入地工程逐步实现了这一目标。科普馆内,部分重点区域的整治成果以摄影作品的形式,展现在观察员面前。比如,此前槐树巷、沈衙弄、皇废基等路段在完成整治入地工作后,分别清除了数十公里架空线缆,拔除了立杆,增设了路灯,方便居民夜间出行;民治路、枫桥路西段、太湖西路、金门路等通过整治街道,环境焕然一新……“前后这么一对比,变化太大了!”大家仔细看着每一张照片发出感叹,期待着下一阶段新的整理提升行动,能进一步助力打造安全、有序、整洁、美观的城市环境。
任何异常躲不开管廊巡检机器人
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公共隧道空间,将各种管线和管道集于一体,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以此避免管线施工时再对马路“开膛破肚”的状况,降低管线事故的发生概率,集约城市地下空间——这就是地下综合管廊发挥的作用。
近年来,苏州市被列入全国首批10个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顺利推进五大项目;苏州高新区、吴江区等多处的综合管廊建设项目在此基础上有序推进……为了确保地下综合管廊安全、高效运行,苏州实现了对廊体、管廊内部环境及各管线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参照苏州市综合管廊的实际建设现状,市地下管线管理所建成了全省首个综合管廊科普馆。科普馆中展示有综合管廊单舱,廊架上有序排列着污水、低压电缆、高压电缆、广播电视、通信等粗细不一、功能各异的管线和管道。廊体内部还浓缩着国内最前沿的综合管廊智能管控技术。
场馆内不仅展示了智能模拟监控预警平台如何运行,还有“机器人”为大家演示了一番智慧巡检。这款“智能巡检机器人”正是管廊模型上方沿着金属轨道匀速滑行的一个设备,它凭借清晰的“视觉”和敏锐的“嗅觉”,可以仔细“诊断”出管廊内部存在的任何一点异常状况,完成全舱室、全天候自动巡检,并第一时间对廊内各种数据进行采集、分析、预警和处理。
智慧保障城市“主动脉”运行安全
为了更加直观地了解苏州综合管廊如何做好建设、管理,活动中,参观者们又跟随管廊运维人员深入地下22米的城北路地下综合管廊主线示范段一睹“真容”。
在宽9.7米、高近5米的管廊中,电力、通信、给水、污水、有线电视、天然气、热力、预留中水等不同种类的管线在4个舱室内分类落户。其中,最大的水信舱在容纳管线后仍十分宽敞,能为小型检修车辆提供养护、运维的施展空间;由于使用了大量防爆材料和防爆设施,燃气舱造价最高,块头却最小,个子超过1.8米的人只能弯腰进入。综合管廊监控中心是守护城市大动脉的“智能心脏”。苏州市区所有已建和在建的综合管廊运行状况在这里实时呈现,维护人员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上,24小时密切关注着廊体和生命管线的运行状况。
半天的活动,观察员们通过可看、可触、可感的方式,读懂了保障城市“主动脉”安全运行的重要意义。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这次科普探秘,直观了解了地下管线及综合管廊科学规划、规范建设、科学管理是何等关键,将在今后的生活中,把这些知识和安全理念传递给身边的人,让更多人关注、了解并共同守护城市“地下城”的安全。本报记者肖辛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