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2023-05-18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盐城港滨海港区

白驹狮子口

串场河换新颜

高铁时代

□记者 蔡冰清

盐城概况——

从长三角 到全世界

盐城市位于江苏沿海中部,东临黄海,南与南通市、泰州市接壤,西与淮安市、扬州市毗邻,北隔灌河与连云港市相望。地处北亚热带向南暖温带气候过渡地带,一般以苏北灌溉总渠为界,渠南属北亚热带气候,渠北属南暖温带气候,具有过渡性特征。

盐城市下辖东台1个县级市和建湖、射阳、阜宁、滨海、响水5个县,以及盐都、亭湖、大丰3个区,另设有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江苏省盐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初步核算,2022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0亿元,达7079.8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05647元。

这里是“长三角的盐城”。201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盐城市成为27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心区城市之一,是江苏苏北唯一被纳入的城市。盐城市位于长三角北翼,与上海市既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又有紧密的现实联系,素有“北上海”之称。盐沪两地产业和人口关联密切,盐城三分之一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与上海有合作关系,上海13.7%的流动人口来自盐城,盐城籍新上海人超过百万人。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是江苏与上海首个省级层面合作园区。盐沪两地有合作共建园区10家,在盐城市投资的上海市企业接近500家,上海电气、光明集团、临港集团等一批行业龙头加快集聚,形成以盐城(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为核心的离岸研发新模式。

这里是“世界的盐城”。沿海地区作为开放发展的最前沿,盐城区位优势明显,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面向东北亚。盐城是同时拥有空港、海港一类开放口岸的设区市,南洋国际机场和盐城港大丰港区、滨海港区、射阳港区、响水港区全部跻身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是中韩产业园三个地方合作城市之一,是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这里,机遇无限,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沿海高质量发展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资源富集,拥有江苏最大国土面积、最长海岸线、最广沿海滩涂、最大海域面积,以及长三角地区最大、最具潜力的后备土地资源。动能澎湃,盐城锚定“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目标定位,坚持工业强市,聚焦“5+2”战略性新兴产业和23条重点产业链,全力打造长三角北翼先进制造业基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篇章。

风光特色——

黄金海岸 东方息壤

盐城市境海陆几经变迁,经历沧海桑田的演变过程,得以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兼具海洋、湿地、森林三大生态系统,拥有长三角最大的绿肺、最好的空气、最多的珍稀鸟类。

全市土地总面积1.77万平方千米,其中沿海滩涂面积4553平方千米,占全省沿海滩涂面积的70%,射阳河口以南沿海地段仍以每年10多平方千米的速度向大海延伸,被誉为“黄金海岸”,是江苏最大、最具潜力的土地后备资源。

市域全境为平原地貌,西北部和东南部高,中部和东北部低洼,大部分地区海拔不足5米,最大相对高度不足8米。全境分为3个平原区:黄淮平原区、里下河平原区和滨海平原区。

市域东部拥有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生态保护最好的海岸型湿地,拥有广袤的滩涂、独特的辐射沙脊群。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黄海潮间带栖息地”评估报告表明,在整个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的16处潮间带水鸟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中,有7处区域位于黄渤海区域,其中盐城市黄海湿地是面积最大、重要性最高的一块。2019年7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审议通过将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盐城黄海湿地成为中国第54处世界遗产、江苏乃至长三角地区首项世界自然遗产,成为中国第一块滨海湿地类型自然遗产、全球第二块潮间带湿地遗产。湿地保护区内还建有世界上第一个野生麋鹿保护区和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为联合国人与自然生物圈成员。

市域西部地处里下河地区腹地,河沟纵横,水网密布,长50千米以上的大型河流有12条,湖、荡、塘亦较多,河流主要为淮河水系。大纵湖、九龙口、马家荡等湖泊水域面积近百平方千米,为典型的潟湖型湖荡湿地,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被誉为“金滩银荡”。2021年,全市有世界自然遗产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个。

历史沿革——

以盐立城 赋半天下

盐城市历史悠久,是中国东部沿海开发利用较早的地区之一。阜宁施庄东园遗址、东台溱东开庄遗址、阜宁板湖陆庄遗址等古人类活动遗存证明,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黄海之滨、淮河两岸,射阳湖畔,已有盐阜先民在这块狭长的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孕育盐城的远古文明。

战国时期,先民们利用近海之利“煮海为盐”。秦汉时代,境内“煮海兴利,穿渠通运”,盐铁业相当发达,当时人口较多,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比较普遍。西汉武帝元狩四年,朝廷将古射阳县东部靠黄海的一部分划出来单独设县,因遍地皆为煮盐亭场,到处是运盐的盐河,故称盐渎县。当时有县无治,由射阳丞(今扬州市宝应县)代管。东汉时,孙坚出任盐渎丞,是见之于史书的最早的盐渎县丞。

东晋安帝义熙七年(411年),盐渎因“环城皆盐场”而更名为盐城,盐城成为名副其实的产盐之城。盐城因“盐”置县,以“盐”立城,赋半天下,在之后漫长的时间里,盐城的海盐生产无论是技术,还是产量、质量,在海盐生产历史上都独领风骚。

北齐时于盐城设射阳郡,南陈时改为盐城郡。隋大业末年,韦彻占据盐城称王。唐武德七年(624年),废射州复盐城县,属楚州;乾元元年(758年),置盐城监以管楚州盐务。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划属泰州并设海陵监驻东台场,以监管南北盐场,东台始见于史书。宋代属楚州。元代隶扬州路、淮安路(后改扬州府、淮安府)。明清时分属扬州、淮安二府。其间,阜宁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建县,东台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建县。民国期间,境内先后设江苏省盐城第十行政督察区、盐城行政督察区、第六行政督察区。盐城区辖盐城、东台、阜宁、兴化4县。

1940年10月,东进北上的新四军与南下的八路军在白驹狮子口会师,成立华中总指挥部。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从此,盐城成为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心脏。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留下战斗足迹。1941年9月,成立盐阜区行政公署。1948年上半年,全盐阜区成为解放战争的大后方,为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胜利,为解放全中国作出贡献。当年10月,盐城全境解放。

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新体制,撤销盐城地区和盐城县,建省辖市盐城市,同时将原盐城县盐城镇范围设置为市城区,原盐城县农村范围设置为市郊区,全市辖东台、大丰、建湖、射阳、阜宁、滨海、响水7个县和城区、郊区2个区。1987年12月,东台撤县改市。1996年8月,大丰撤县改市;9月,市郊区改设盐都县。2004年3月,市城区更名亭湖区,同时撤销盐都县设立盐都区。2015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大丰市,设立盐城市大丰区。

人文底蕴——

人文璀璨 文脉绵长

数千年来,依淮傍海、南北交融的盐城孕育出海盐文化、移民文化、农垦文化、红色文化等,逐渐形成经济繁荣、文化多元的经济社会形态。

盐城文化底蕴丰厚,历代人文荟萃。汉末“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文雄海内。北宋晏殊、吕夷简、范仲淹先后在西溪任盐官,后相继入朝为相,人称“西溪三杰”,被传为千古佳话。南宋左丞相陆秀夫以身殉国,成为流芳百世的民族英雄、节义文化的代表。元末盐民张士诚揭竿起义,建立大周政权,在平江(今苏州)自称吴王。元末明初,文学巨匠施耐庵与弟子罗贯中曾隐居白驹场,撰写古典小说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明代哲学家王艮创立的“泰州学派”名闻全国。书法家宋曹的作品享誉海内外。明末清初著名评话艺术大师柳敬亭,以其精湛的技艺名闻天下。明末清初布衣诗人吴嘉纪,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历代群贤共放异彩。

盐城因盐而兴,其文化精髓积淀的是海盐古韵,如范公堤遗址、草堰古盐运集散地、西溪盐仓监遗址、张士诚起义北极殿遗址、王艮“东陶精舍”遗址、海春轩塔、古庆丰桥、富安明代民居等,仍俯拾皆是。“串场百里皆盐场”。贯穿市区的串场河,曾经是串联各盐场的运盐之河。沿线如盐渎、盐城和各种称谓的墩、亭、场、灶、仓、团、锅、滩等源于海盐文化的数百处地名,已成今人读取海盐文化活的“化石”。

盐城方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汉初,有不少居民居住于此,操吴扬江淮语。三国魏晋之际,战乱频繁,中原居民南迁,有一部分留居于此,当地语言与中原语言融合。经过漫长的时期,形成盐城方言的基本面貌。盐城方言属于江淮官话区,具有江淮官话的典型特征,如有入声等,同时还具备一些自身混合性的语言特征。内部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可以粗略地分为东南片、中片、西北片三片。

淮剧杂技之乡。盐城既是淮剧发源地,又是中国杂技发源地之一。淮剧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戏曲剧种,初为盐阜民间生活小戏,后受徽戏和京戏影响,移植演出一些表现历史生活的大戏,进而逐渐形成具有盐阜地方特色的淮剧,后经漫长发展,其唱腔板式不断出现新流行、新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淮剧作为江苏六大地方剧种之一,不断推陈出新,创作并演出《小镇》《小城》《谷家大事》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经典剧目。盐城的杂技历史亦十分悠久。明初,盐城“十八团”已是闻名遐迩的杂技之乡。清初,出自当地的杂技艺人凭借自己的绝活享誉东南沿海,有的远涉海外传艺新加坡、泰国等地。如今,盐城市杂技团经常应邀参加国际赛事,《扇舞丹青》《小桥流水人家》等一批特色节目在国内外影响很大。盐城的淮剧和杂技,均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盐城是革命老区,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新四军纪念馆、泰山庙、华中工委纪念馆等一批承载红色记忆的纪念设施相继建成和修缮,248处红色遗存、98家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28个烈士命名镇村构筑特色红色版图。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