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国产大飞机C919圆满完成首个商业航班MU9191的飞行。C919飞机的研制凝聚了我国数十万科研人员的心血,许多参与C919研制的高新技术企业也作出了卓越贡献,其中包括不少无锡企业。而随着C919商业化落地、大批量订单交付,一批“搭乘”大飞机的产业链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公司正在为中国商飞数字化能力升级提供解决方案,这些订单不仅服务于C919的商业化,也服务于ARJ21。”雪浪云执行总裁姜其强告诉记者。作为大飞机数字化建设的合作伙伴,雪浪云团队持续深耕数据价值密度高的航空航天领域,为国产大飞机插上数字化的翅膀。从人工装配到数据装配、从单一试飞到协同试飞、从被动维修到主动保障,雪浪云联合王坚大飞机工作室,打造全球首个连接大飞机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平台;基于雪浪OS,在交付一架物理飞机的同时交付一架数字飞机,构建实物飞机的数字孪生体,深度融合客户选型、生产制造、飞机交付、航线运行、维修维护和飞机退役全生命周期的核心数据、几何模型和知识模型,在数字空间“装配”成整体。
众所周知,航空发动机、叶片、新材料是无锡制造业的传统强项,在参与C919研制的过程中,更多涉及精密控制系统的企业脱颖而出,并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中航雷华柯林斯(无锡)航空电子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为C919提供综合监视系统。“整个系统研发历时七年,背后不知道克服了多少困难、经历了多少次试验。”雷柯航电总经理楼敏炫介绍,航电系统相当于飞机的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作为C919的核心航电系统之一,综合监视系统号称飞机的“千里眼”,由气象雷达、空中防撞系统、近地警告系统、应答机组成,可以帮助大飞机探知500公里以外的情况,在起飞、巡航、进场和着陆等飞行过程中为飞行员提供实时准确的周边飞行环境信息,为飞机飞行提供安全保障。
此外,国家超算无锡中心开展了C919多种飞行状态的模拟,完成了C919大型客机相关特性的精细数值模拟,大大减少了风洞试验次数,降低了设计成本;南航—无锡风电设计研究院的朱春玲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为C919进行防冰系统的测算,研究成果用于飞机结冰机理及防/除冰技术研究的结冰风洞,弥补了国内高校在结冰试验基础研究方面的空白;江苏腾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动态密封及相关液压传动产品,解决了“跑冒滴漏”的痛点问题,是保障飞机安全性的关键;飞而康快速制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商飞的供应商,为C919某类零件进行结构优化设计,3D打印出来之后减重达到30%以上,但性能没有下降,综合成本明显下降;广州广电计量检测无锡有限公司承担了C919地面鉴定试航的大部分服务,包括航电、飞控、液压、刹车等适航取证过程中的单元级和系统级鉴定试验。
就在上周,滨湖区政府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建民用航空电子系统项目,载体园区正是聚焦民用航空综合监视系统、综合防撞系统等产品的产业化发展,并积极导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一步放大航空航天产业在锡发展的集群效应。
据了解,目前我市共有航空航天核心企业102家,产品涵盖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航空航天关键材料及相关配套等领域。随着C919商业化落地,我市航空航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高飞)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