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信访事项被多头受理、重复交办;一些信访事项由于跨部门、跨事权长期得不到解决;有些单位无论事项大小、轻重、难易,都拖到60日卡点办结;有些职能部门简单把问题推向基层,而基层又没有处理权限,导致群众跑来跑去、多头信访……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如何进一步提升质效、增强百姓的获得感?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省信访局在省委主题教育第六巡回指导组指导下,围绕信访工作重点难点,联系工作实际,梳理8个重点调研课题,班子成员和各处室负责人分别领题进行调研,梳理出26个问题,边调研、边检视、边解决,并依据我省近日修订和出台的《江苏省信访听证办法》《江苏省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法》,推动解决了一批法规制度滞后、责任认定模糊、化解方法专业性不强等带来的信访事项处理问题。
5月30日至31日,记者跟随省信访局相关调研组,赴无锡“解剖麻雀”。2013年前后,无锡的信访总量一度较大。经过10年努力,无锡全市信访总量比2013年下降63.5%,到省集访量下降77.2%,重复信访量下降45.6%,到省走访量在全省占比下降11.6个百分点,信访事项办理群众满意率达98.6%。
“接待室的工作人员都是信访局的吗?”在梁溪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省信访局信访督查专员訾富春询问。
“既有信访工作人员,也有轮驻部门。”梁溪区信访局局长顾海萍领调研组来到大厅的公告栏前。公告栏上面写着“常驻部门:区委政法委、区司法局、区信访局”,并按周一至周五排出轮驻部门。
“得益于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我们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级矛调中心。”无锡市信访局局长张晓波补充道,无锡建立社会及信访稳定工作联动机制,纳入单位扩容至793家,横向覆盖所有职能部门、纵向贯通至社会治理网格。群众到矛调中心反映问题,信访部门前置分流,通过问题联合交办、矛盾联合化解、工作联合督导,避免信访事项被多头受理、重复交办,让群众只需要“跑一地”,就能多渠道化解纠纷,也有利于跨部门、跨事权信访事项的解决。一年多来,市矛调中心共接待群众6400余批1.2万余人次,矛盾纠纷一次性化解率达80%。
“过去接访,我们会按照相关规定转交给职能部门办理,但有的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信访。”张晓波感慨,“办法都是被问题逼出来的,信访部门必须要主动作为、靠前服务,推动问题解决。”
“现在,公安警务站接到非治安类矛盾纠纷,难以调处化解的,启动警调对接机制,及时由矛调中心负责调处,这样就能帮助我们发现视线外的矛盾。”张晓波介绍,从坐等百姓上访,到主动下去找矛盾隐患,无锡激活“神经末梢”,依托镇(街道)矛盾多元化解中心和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村(社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室和平安“前哨站”,就近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矛盾调处、信访代办等服务,逐步激活每一个网格的信访功能,发挥网格触角敏锐优势,滚动排查、主动代办、吹哨报到、及时处置,努力构建信访量自下而上逐级递减的“金字塔”良性格局。
主动下访,更要靠前服务。“百姓的家就是我们的办公室。”滨湖区蠡湖街道美湖社区副书记周萍深切体会到,靠前一步将“触角”延伸至基层网格,矛盾可能就化解在无形中。该社区有4500户1.3万居民,60周岁以上老年人占25%。社区成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文化娱乐、自助体检、老年餐等“一站式”服务;建成无锡首个社区级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就医、配药。“百姓舒心了,矛盾自然就少了。”周萍说。
“信访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但信访工作不能仅仅依赖人,还必须依靠机制。”无锡市副市长张镇认为,无锡认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机制制度、强化监管,从源头减少了矛盾产生。
记者 杨昉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