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中华美学精神 担起新的文化使命

2023-06-06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戏曲电影《国鼎魂》专家研讨会观点集萃

编者按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近日,第五届中国苏州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文论江南”板块的一场重要活动——“青铜史·传奇曲·江南影——戏曲电影《国鼎魂》专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从这部由经典苏剧改编而来的电影可见,苏州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所做的种种努力。以电影这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现代娱乐形式,推动苏剧走进更多年轻人群,为苏剧研究者、学习者留下珍贵的历史底本,苏州文化工作者正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戏曲电影《国鼎魂》改编自曾获第十六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大奖的苏剧《国鼎魂》,讲述了苏州潘氏一族尤其是潘达于保护并捐赠大盂鼎、大克鼎的故事。此次研讨会由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和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希冀在创作中植根中华文明,以持之以恒的创造创新,让传统文化之美在优质作品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以下是此次研讨会的专家观点集萃。

(资料图)

电影展现的民族文明意识难能可贵

仲呈祥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研究员

《国鼎魂》这个电影看起来是在讲述保护国鼎,实际上是表达我们文艺作品里普遍忽略的一个主题?——民族的文明意识。鉴赏其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这个民族的博物意识和文物意识。这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当一个民族自觉地以一种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态度去审视自己民族的博物和文物时,这个民族就是有希望、有后劲的。《国鼎魂》很好地展现了这一点,它的思想内涵和今天的价值取向是吻合的。

苏州政府选择和支持去投拍这样一部戏曲电影,体现了高扬地方文化优势、自觉配置地方文化资源的意识,也说明了苏州走上了一条文艺创作的正途,即拿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参与全国文艺百花齐放的行列之中。

苏剧在中国的地方戏曲中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与昆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像王芳老师这样既是昆曲大家,同时也是苏剧大家的演员,是非常珍贵的。苏州充分把这种艺术家资源利用起来,把苏剧《国鼎魂》拍成电影以获得更广泛地传播,显然是非常明智的,很值得赞赏。

再说回戏曲电影,我认为我们应当充分调动电影语言,去为彰显中华戏曲独特的中华美学精神服务,用现代手段记录下我们中华民族戏曲美学的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言简意赅、凝练节制、形神兼备、意境深远的中华美学特征。因此,戏曲电影《国鼎魂》要拍好,电影语言是其次,更重要的是要发挥苏剧独特的审美优势,并且向全国推出王芳这样一个苏剧的领军人物,使得全国人民了解到苏剧的美。

传统戏曲的创新性表达使人共情

孙崇磊 中国电影家协会原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

我觉得戏曲电影是传统戏曲与电影艺术的结合,有自成一派的审美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讲,一部优秀的戏曲电影应当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思想、技艺、审美的水准上,要发挥电影的优势,彰显戏曲美学的张力,以影像艺术丰富舞台美学。我个人还挺喜欢这部电影,在我看到的戏曲电影里,这一部确实是比较新颖的。

在这个三代人守鼎的故事中,创作团队运用电影语言彰显了戏曲审美优势,努力探索中国传统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影片的代入感还是很强的,剧情与戏曲的结合以及影片的音乐我也很喜欢,也很好,尤其演员的表演特别生动,精湛的唱腔、演技和角色融为一体,淋漓尽致地塑造了有胆有识有谋的人物形象,感人至深,达到了共情。

演员的表演让人感同身受

于兰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首先,我们应该祝贺王芳老师,因为我也是戏曲演员,王芳老师在这部戏曲电影当中所有的演唱、表演,都让我感同身受。特别是她的唱腔,真的非常打动我,作为戏曲演员能够以声腔带人物,以人物带声腔,将人物的喜怒哀乐都呈现在唱上,需要非常高的艺术素养。

我们说戏曲艺术是一个“角”的艺术,“角”立住了这个戏就已经成了一大半。王芳老师作为这个戏的主演,真的立住了。我们京剧讲唱功,衡量标准是字儿、味儿、劲儿,听起来好像容易,但真要融入到声腔里面,细化到演员吐的一个字,行的一个腔,那个味道,那个劲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所以说,王芳老师的唱段,包括最后一长段的倒叙,演绎得都非常令人吃惊。她的演唱功力值得我敬佩。

这部电影的故事是会让观众喜欢的

俞剑红 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

我认为,《国鼎魂》这部电影的故事和人物给人很强的代入感,同时具备很高的共情度,很有艺术的感染力跟震撼力。

从电影的角度来说,《国鼎魂》的故事有很大的创作空间,这个故事的主题不是说的家长里短,或者说“共小情”,而是说三代人用生命去守护国宝的家国情怀,是要去“共大情”。尽管这个故事的时间跨度很长,但整个叙事聚焦到了主人公潘达于身上,并且把主人公的命运及遭遇表达得非常充分,可以说是淋漓尽致了。

主人公给人的印象很深刻。她是一个平凡女子,更是一个不平凡的奇女子,她的丈夫、公公、儿子先后去世,一个女人所有的苦难都集中在她身上,从被动到主动护鼎,人物的弧线非常丰满,她最后能够爆发出来守鼎的情怀和力量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王芳老师的表演确实是大师级别,非常好。戏曲电影是内在叙事与外在表达的多维度融合,这部电影之后会在院线发行上映,我认为这部电影的故事,里面的话题性和共情性,是会让观众喜欢的。

文脉与国脉的关系在电影中得到展现

马也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

我对苏剧《国鼎魂》并不陌生,看过很多次了。这次看完电影版,能联想到很多东西,包括国之魂、鼎之魂、民族之魂、人之魂等。可以说,这个戏写出了时代的命运,国家的命运,鼎的命运,女人的命运,家族的命运,乱世中所有一切的命运,有很强的时代概括性,表现了文脉和国脉的关系。

把苏剧拍成电影,意义非常大,能把潘家三代人护鼎的事儿传播开去,展现文化自信与自强。这部电影也拍得很好,让传统艺术在舞台之外有了新的传播平台。

另外,主人公潘达于这种伟大的人格,是这个欲望化、碎片化、高速化的时代里,人们所缺少的,所以我觉得这部电影之后会打动很多人,让他们惊讶或是感到意外,为什么这个女人会因为一个承诺,花一辈子去护鼎。这里面反映的,恰恰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这是一部值得被推广的作品

皇甫宜川 中国电影资料馆融媒体中心主任、《当代电影》杂志社社长兼主编

我们都知道,苏剧最早也是一种相对简单的艺术形式,它是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被丰富的。今天我们在围绕苏剧进行创作时,也应当延续传统,借助电影让苏剧变得更丰富,用电影语言张扬戏剧语言优势,去探索戏曲电影的新模式。

《国鼎魂》这部戏曲电影,让我看到了传统艺术形式对历史故事的当代表达,令人印象深刻,我自己非常受到感染。这部电影在主题思想里的当代性,在艺术表达上的探索创新都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这样的优秀作品也是值得推广和宣传的。我们期待这样的电影能让更多的观众看到,期待苏剧艺术能够在未来有更多的创新和发展。

电影所蕴含的文化浓度很高

龚应恬 著名剧作家、导演、教授

这部戏曲电影的主题非常好,既是苏州题材,又是家国历史题材,还带有情感的元素,最终的呈现很有历史担当、文化担当和情感担当,并且浓度也非常之高。

此外,电影《国鼎魂》在对光、对镜头、对虚实景的使用上,做了非常大胆的尝试,用影像的语言非常写意地去表达戏曲。我认为,今天我们拍戏曲电影,电影的一切手段都应当要为了戏曲服务。戏曲片今天已经是中国电影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每年产出大概在50部左右,多的年份70部。这其中,很多对戏曲不熟悉的人拍的电影,会把戏曲片拍成纪录片,但在我看来,戏曲片的特点是要抓住戏曲里的节奏,这是最难的。《国鼎魂》里做的类似尝试,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同时,拍电影也对演员的表演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前观众都是在剧院远距离地观赏,现在大银幕把演员的形体、表情放大30多倍,对演员的考验非常大。从一个戏曲电影的角度来看,我觉得王芳老师的整个表演都是非常有魅力的,这个魅力来自于她始终把握在自己的分寸里,没有丝毫的失控,非常的沉稳。

把苏剧改成电影更有利于传播

陆绍阳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从传播学的角度讲,苏剧《国鼎魂》改成电影有三个意义: 第一个,让戏曲传播得更开了;第二个,让戏曲与观众更亲近了;第三个,让舞台艺术家的高光时刻永远留下。

首先是第一重意义,原先的苏剧《国鼎魂》,毕竟受到一些受众方面的局限,不那么容易传播得开,但是苏剧变成电影以后,这样的形式能很好地被各个圈层的观众所接受,往往能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其次,电影的一些手段,特别是近景和中景的呈现,更容易拉近和观众的距离,并且电影能把演员的华彩段落用艺术手法做呈现。当然,电影本身对拉近戏曲与观众的距离有最重要、最核心的帮助。

最后是,电影能留下舞台艺术家的高光时刻,能把王芳老师的含蓄、雅致,把她的表演完整保留下来,这也是一种贡献。

这是一个举重若轻的传奇故事

左衡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文化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国鼎魂》这三个字,可以围绕“青铜史”等意向来说。“青铜史”说的是中国的青铜文化,是一个关乎文明的事情,不只是一个文化的事件。它是重的,怎么才能举重若轻?在这部戏曲电影中,我们看到两只鼎有男、女的旁白——其实这是一种思路,把这么重大的主题用了一种轻松的形式去呈现。

同时,整个故事也是一支“传奇曲”,剧情的世故人情、古今通透,唱腔的完整流利,造型造像的华美,都造就了“传奇”。除此之外,本片的“大女主”王芳老师,用形体和唱腔让大银幕前的众人为之惊艳。

最后是“江南影”。苏州曾经是中国戏曲,同时也是世界戏曲巅峰之一——昆曲的发祥地。到了今天,苏州也在慢慢成为一座江南电影城。如果苏州以后要拍跟传统文化相关的戏剧或是电影,可以考虑开发几个模式,比方说国外有“室内剧”,有没有可能我们拍“院内剧”,布局在苏式院落里,扩而大之,也可以在园林里,或是小镇里,这种知性的美可以造就电影的空间。

电影融入了苏州的状元文化,传播了苏剧

刘亚玉 上海大学电影学博士、苏州大学艺术学博士后

这部片子融入两个苏州非常重要的文化,一个是状元文化,还有一个就是苏剧。苏州历史上曾出过45个文状元、5个武状元,光清代就出了26个状元,他们中间都有一些特别相通的地方,在通俗意义来说,是家境殷实、非富即贵,但是《国鼎魂》电影的出现,拓展了“状元文化”的精神维度,也将苏剧这种传统剧目与家国叙事进行结合,进行了电影化的转译。

《国鼎魂》讲述的潘家跟苏州状元文化有非常深的渊源,苏州状元博物馆其实就是潘世恩的府邸,讲的故事、所在的状元府也在平江路附近。潘世恩的家族,被称为“贵潘”,其中的“贵”字,也被《国鼎魂》赋予了一个新的定义,不仅仅是富贵,更多上升到了一种精神的高贵。这是苏州状元文化的一个部分。

另一方面,关于苏剧,我之前采访过王芳老师,做了相关的研究。在苏州地方上有一句话,有一个艺苑三朵花,里边包括苏剧、昆曲、评弹。像评弹和昆曲大家都知道,这是苏州的文化象征,但是苏剧大家不是很了解,认知度不是很高。这一次《国鼎魂》从苏剧改成电影,既对苏剧的传播有益处,也为未来学习苏剧的人、苏剧的研究者,留下了可供研究、学习的历史蓝本,这是非常有价值的。

□苏报记者 王敏悦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