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无锡创新动作不断!本月6日,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在清华大学签约,中心将依托滨湖区在智慧交通、智慧医疗和智慧物联领域的良好产业生态,充分发挥清华无锡院的人才与科研优势,加速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推动区域智能产业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最强大脑”院所合作加密的同时,各类优质“研发平台”也在加速涌现。9日,由清华无锡院建设的集成电路创新服务平台获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授予的实验室认可证书,标志着该平台硬件设施和检测能力均达国际认可准则要求。
近年来,致力建设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的滨湖区通过加速“走出去”和热情“请进来”,持续扩大院地合作圈和催生各类研发平台,“最强大脑”+“最强平台”渐成区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新引擎。仅清华无锡院就在锡建成了微纳电子与系统芯片、集成电路创新服务平台、能源物联网等37个研究中心,累计孵化引进卓胜微、沐创、源清动力等高新企业120多家,在很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哪里产业有需要,科研就布局到哪里。和清华无锡院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同日亮相的还有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学院将联合东大无锡校区在锡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助力提升区域集成电路产业在局部领域、关键环节形成突破性、引领性优势。8日,滨湖区与厦门大学签约成立鞋服低碳材料研究院,致力将优质鞋服低碳材料进行成果转化,在此之前,滨湖已与厦大联合创新研发了塑料粒子充气物理发泡技术,替代了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的“化学发泡”技术。
推动院地合作,滨湖在加速从外部科教资源丰富区“引智”的同时,也持续注重内部挖潜。滨湖境内集聚了无锡近90%的院所资源,“十四五”以来,滨湖持续推动“一院所、一服务专员”等院地对接机制的执行,院地、院企之间的合作意愿不断被激发,院所科研与区域产业之间的匹配度越来越高,这种“高度匹配”也加速推动着“院所经济”的稳步增长。据统计,2021年至2022年,滨湖高新技术产值比重均超75%,保持无锡第一。两年时间内院地、院企产学研合作达千余项,累计交易额近亿元,形成了特有的“院所科研创新发展带”。
随着院地之间的合作进一步深化,滨湖境内国家级创新平台、院士工作站总数已经达到了19个,研究范围涉及食品科学、深海载人装备、道路交通安全等领域。目前,无锡微纳系统国际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正加快推进。刚刚成立的清华无锡院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未来要培育国家级科研团队5个和60件以上的发明专利。东大集成电路学院未来也将联合锡企共建数字感知芯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宽禁带功率器件联合研发中心等研发平台。
为助力科研成果溢出就地转化和产业化,通过精准对接院所 “上下游”资源,滨湖已建立“院所+技术经纪人+企业”的转化对接机制,今年区域“院所经济”对地方贡献增长目标为10%以上。当前,滨湖还在加速推动高能级科创载体建设。到“十四五”末,滨湖境内科创载体将达600万平方米,平均每35平方公里就有科创载体1平方公里。
(邵旭根)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