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走进有着“水蜜桃之乡”之称的无锡惠山区阳山镇,空气中能闻到桃的甜香。在成片桃林间,目之所及,除了桃农忙前忙后摘桃、装桃,还有让人眼前一亮的“科技种桃”场景。
近年来,无锡惠山区阳山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聚焦水蜜桃产业链提质增效,全面提升“科技化”“数字化”“机械化”水平,推动水蜜桃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从“一颗桃子”单链条经济向“一棵桃树”全链条经济转变。
科技驱动,全面推广“黑科技”
眼下,正是阳山水蜜桃的销售旺季,在阳山水蜜桃东山基地内,种桃大户孙建勤异常忙碌。“摘桃子、安排‘采桃机’工作……从早上忙到现在才有时间和你们聊上两句。”中午12点半,孙建勤黢黑的脸上露出笑容,他擦拭着头上的汗水,熟练地向记者介绍挂在枝头上的“致富果”。
进入6月,随着早桃品种早红露、晖雨露、雨花露等陆续上市,阳山水蜜桃销售拉开了序幕。孙建勤今年流转了150亩土地种植阳山水蜜桃,从早些时候疏果和套袋情况来看,今年桃子长势不错,早桃比去年提前3到5天上市,根据顾客反馈,今年早桃的吃口与甜度俱佳。为了在“蜜桃季”第一时间将新鲜采摘的阳山水蜜桃送至顾客手中,他准备使用“采桃机”——学名叫作“果园升降平台”的机器助力采摘。这款机器可以快速精准到达每一棵桃树,采摘效率将大幅提高。
不止于此。爱动脑子的孙建勤从源头做起,对水蜜桃种植场景进行宜机化重塑。传统桃林低矮、枝繁茂密,机械难以进入作业。“我们采用‘Y形’栽培模式,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孙建勤告诉记者,他家的桃树跟别家的长得不一样,“身高”要比普通桃树高出一截,相邻桃树之间的间距也更大。这种新的水蜜桃栽培技术,将水蜜桃树形由传统的“3-4主枝自然开心形”改成了“Y”型,更适宜桃树生长发育特性和机械化作业,亩均产量较传统主干型增产近40%。
在用工量大的修剪等环节,孙建勤也想方设法通过机械辅助提高效率。通过对国内外果园机械比较选型并引进使用,实现了水蜜桃机耕、植保、除草、施肥、田间转运、修剪等重体力劳动环节的“机器换人”。一个20亩面积的桃园,仅需12分钟就可以完成喷雾作业。既节省了用工成本,又提高了作业效率。
从阳山镇水蜜桃桃农协会了解到,今年微量元素补充新技术、果园生草法及生物新技术等在果园中得到规模推广运用,通过施追肥,很大程度活化了土壤的养分。虽然桃农每亩要增加几百元的生产成本,但可以改善阳山水蜜桃生长的土壤质量,确保桃品质有进一步提升。
机器换人,传统农业向数字化转型?
1只水蜜桃,在15至30米不等的机械流水线上“行走”。智能分拣机依据水蜜桃的大小、重量、圆整度、糖度等进行划分等级,不到2分钟完成检测,进入定制的盒子。这台机器还自带3D视觉功能,可以精准识别桃子是否有“霉心病”,有效弥补人工分拣的不足。据了解,通过机器分选,每分钟达到183个,而人工分拣每分钟只有30 个。
走进“车间”,占地约30平方米的一台单通道高性能水果分选机上,一个个刚从桃园来的水蜜桃,正“躺”在小轮胎上经历着“过山车”似的拣选流程。技术人员介绍,这台机器对3个不同重量等级的水蜜桃进行分拣,每个等级按甜度分4等,每分钟能完成183个桃子的分类并包装入箱,工人只需放桃上线和搬箱下线即可。这台“智慧分拣机”最厉害的是3D视觉功能,能够看透“内心”,并把有霉心病等的“问题桃”“赶”下流水线。而在一楼的人工分拣车间里,几十名工人正进行着人工分拣,“从早上5点开始,一天要忙十几个小时。”与楼上的智能设备相比,劳动效率差别显著,“关键是检查病桃这个环节,机器的能力远远高于人工。”
过去,阳山水蜜桃多以家庭为单位的散户种植,缺乏规模化生产。随着农村土地流转进程加快,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主体不断涌现,传统自给自足的模式,已无法适应规模化生产需求。另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阳山水蜜桃种植群体“老龄化”也日趋严重。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阳山桃农平均年龄70岁左右。
如何解决“后继无人”的难题?位于阳山镇境内的惠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扛起重任,利用技术示范的“窗口”优势,向广大桃农推广水蜜桃生产的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加速“机器换人”进程。如今,甜蜜的阳山水蜜桃,已经成为了桃农们的“致富桃”与“幸福桃”。(本网综合)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