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三伏 为什么“特殊”?

2023-07-15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7月11日,今年的三伏大幕正式拉开。与去年一样,2023年的三伏天也是40天的“加长版”。俗语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关于三伏,你还知道哪些?一起来看气象专家的介绍。

■融媒体记者 王夏禹

“不仅每年入伏开始的日期不一样,伏天的天数也不固定。”市气象台副台长汤洁介绍,每年入伏的时间及伏天的长度需要参考历书计算,计算方式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起算入伏,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庚”日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即用10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12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搭配,组成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如甲子、乙丑、丙寅等,60个不同名称反复循环。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就叫“庚日”。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法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起始日,第4个庚日为中伏起始日,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起始日。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的年份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中伏则为20天。庚日出现的次数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今年“早入伏”,但没有“凉飕飕”

今年6月21日是夏至。6月21日是夏至后第一个庚日,即庚戌;而7月1日是夏至后第二个庚日,即庚申;7月11日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即庚午;因此,今年的7月11日便是初伏首日。以此推算,7月21日至8月9日是中伏,共20天。8月10日至8月19日则是末伏,共10天。

今年的三伏是40天“加长版”,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夏至日恰好是庚日,因此今年入伏的时间是历年来最早的。这种情况非常罕见。虽说“早入伏凉飕飕,晚入伏晒死牛”,但据世界气象组织分析,今年很有可能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加剧全球气温上升。一些气候学家预测,今年可能是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不少地方已经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这在往年是非常罕见的。

汤洁介绍,三伏天不仅炎热,还可能常伴有强对流天气。高温可能会伴随短时强降雨、雷电和阵风等天气一起出现,提醒大家三伏天里要关注临近时段预报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御极端天气的措施。

●2022年最热,今年气温恐创新高

为什么三伏天最热?汤洁解释:“三伏天正值七八月份的盛夏,此时梅雨期一般已经结束,天气系统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朗少云,太阳辐射强烈,在阳光的照射下近地面温度不断攀升,所以多晴热高温的天气。”

据市气象台统计,自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我市夏季最热的年份是2022年。2022年夏季平均气温在28.2~28.7℃之间,与常年同期(25.8~26.4℃)相比高出不少,为1961年以来最高,全市各气象站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1.9~2.7℃。2022年全市各县区夏季平均气温均突破历史极值。2022年夏季全市平均高温日数为27天,较常年夏季偏多22天。极端最高气温为39.2℃,出现在2022年8月15日的金湖。

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今年夏季全球气温可能会面临大“烤”。市气象台预测,今年夏天我市平均气温仍可能偏高,高温日数仍可能偏多。汤洁提醒,三伏天通常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是人们最容易受到高温天气影响的时候。近期雨多,空气湿度增大,再加上持续高温,极易发生中暑,公众需注意防暑降温。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