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盛夏,高温持续。这几天,苏州、重庆、合肥等城市的地铁里,纷纷辟出专门的纳凉区,方便市民前来乘凉避暑。这种做法因为“贴心周到、便民惠民、省电环保”,颇受市民好评。
除了适时提供纳凉服务,近期有关地铁的“暖新闻”还有不少。无锡地铁发布“2023暑期开放活动”,邀请5至18周岁的孩子分批参观地铁设施、了解车站运营故事、参加“小小地铁人”职业体验;苏州轨道交通在4条线路的39个车站站厅安放智能回收机,乘客们投放饮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时,既可选择无偿投递支持环保项目,也可选择有偿投递换取环保金;南京地铁的S6宁句线,与第三方合作推出“探索地下城”研学夏令营;徐州地铁在2号线市行政中心站设钢琴角,邀请往来乘客停下匆匆脚步、坐到钢琴前弹一曲……
作为大运量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地铁在满足人们便捷出行需求之外,还努力挖掘自身资源优势,提供更加多样化、便利化的民生服务,与市民的各种需求相匹配,为拥挤的都市增添一份温情。这样的担当和付出值得点赞。
这些“暖新闻”背后,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这则“硬新闻”。轨道交通线路不断延伸,乘客如潮汐般来来去去。就在上个月,我省城市轨交完成的客运量超过1.5亿人次、进站量超过1亿人次,全国范围内这两个数字分别是24.4亿人次和14.7亿人次。许多人往往“不是在地铁上,就是在去地铁的路上”,所以地铁又被称为城市“第二空间”。陌生的人们在车厢里交汇,或并肩而坐或摩肩接踵,有限空间折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也正因如此,地铁上发生的一些不和谐事例不时冲上热搜,甚至引发舆论哗然,比如前一阵广州地铁上的偷拍乌龙事件,上海地铁上的年轻女子被男乘客指责衣着暴露、小伙子不让座被老人责骂引发纠纷,等等。这些发生在地铁空间里的冲突,经过社交媒体的传播,呈现在更大范围公众面前,其影响所及绝不止于当事人。“文明乘车”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让地铁空间温馨和美的秘籍。往来穿梭的地铁,是展现城市气质和底蕴的重要窗口,提升其文明指数需要每位乘客助力。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