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衿之志,屡践致远。为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023年7月16日至31日,在中共如皋市委组织部、共青团如皋市委员会、共青团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的支持下,南京师范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第十五期培训班成立“青”寻红十四军足迹,传承红色精神党史教育团,深入如皋开展实践调研,以知促行、以行践知,展现青年一代的抱负和担当。团队通过探究革命文物、收集红色歌曲、制作广播剧、走入校园和社区这四个足迹,让红色资源保持“原味”、存留“真味”、增添“趣味”,为党史学习教育“增味提鲜”。
走真式调研擦亮文物底色,探究党史“原味”。为推进革命文物足迹的实地调研,实践团队赴江苏省如皋市江安镇和如皋市红十四军纪念馆和如皋市档案馆进行考察,在革命文物研究和实地调研考察中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前进力量,承担起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任务,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团队来到江安镇,先后走访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建军纪念碑园、中共如皋第一个党支部旧址、红十四军严惩军内腐败万人大会旧址,对红十四军的建立过程和军队管理有了更真切的认识。走进红十四军纪念馆,跟着红十四军研究会副会长殷春泉老师走过土地革命时期那段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了解到了336件(套)革命文物背后所记述的革命故事。来到市档案馆,见到了国家一级革命文物“中国共产党江苏如皋县委印”,深入了解后,团队成员说道:“这一方大印,铭刻一串英烈名字,承载一段血色岁月,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忠于信仰、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更是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懈奋斗、砥砺前行!”。
走实式研学唱响嘹亮红色歌曲,留存党史“真味”。传唱红色歌曲是宣传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优良载体,也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好形式,实践团队以红色歌曲为视角,在收集研究大量工农革命时期歌词歌谱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确定本次实践调研另一足迹《工农革命歌》。在充分地走访了解和学习学唱后,实践团走进如城街道城南社区爱心暑托班,转化茁实果实,实干反哺当地。
歌曲《工农革命歌》的旋律耳熟能详,与大家所熟知的儿歌《两只老虎》曲调一致,它旋律简单,易于民众传唱,朗朗上口的音调,生动塑造了红十四军英勇积极的革命风貌。团队成员前往红十四军纪念馆完整学习了歌曲的相关内容,音乐学院的同学根据展板的歌词歌谱进行了现场演唱,悠扬的歌声回荡在纪念馆中,革命老歌在新时代被注入新活力。同时,团队成员将教唱红色歌曲写入课程设计,走进如城街道城南社区爱心暑托班,让小学生通过学唱红色歌曲的方式感受革命精神的力量,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优秀革命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从而建立小学生通过音乐课堂提高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实践路径。通过讲解、传唱《工农革命歌》与学生共同追溯红十四军这段革命历史,聆听歌声中的党史故事,凝聚更多奋发向前的力量。
走心式创新再现历史场景,增添党史“趣味”。作为党史教育团,用心地调研学习也是为了更好地宣传教育。在前期调研中团队成员发现广播剧这一形式深受群众喜爱,优秀的广播剧使人神往,耐人回味,团队选择广播剧这一形式宣传党史,激发群众对党史故事的兴趣,调动群众接受党史教育的积极性,并“沉浸式”地增进群众对党史的理解和感悟,以期扩大宣传面积,让更多人愿意学党史,让党史被更多地听见。
基于此,团队成员在对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的历史进行深入调研后,改写录制“吴亚苏誓不投降慷慨赴义”等经典故事成广播剧,复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的战斗历史和革命精神,发布至喜马拉雅等网络平台,充分利用广播剧这一创新形式和网络渠道进行宣传,使更多人通过网络平台了解这一历史。希望通过生动的演绎和精心制作的声音效果,让听众能够深度融入剧情,更好地理解红十四军的战斗精神和历史意义。
一串串调研足迹承载在实践团队走深走实的过程,一份份调研报告记录着稚水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青”寻红十四军足迹,传承红色精神,在一次次调研与走访中,在一场场讨论和交流里,成员们凝聚智慧、激昂斗志,希望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可以让革命的火炬在新一代人手中继续闪耀。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