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射阳:非遗之花绽放鹤乡大地

2023-09-06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中国江苏网9月5日盐城讯 淮歌《爱不够的地方是射阳》走进央视《一鸣惊人》;小淮剧《村主任喊你上直播》获得省“五星工程奖”;杂技《丝路之旅》获世界华人春晚艺术家最高荣誉奖;草编文化产品开发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桃园家饰”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地方民俗文化的集中体现。近年来,盐城市射阳县坚持深入挖掘、合理利用、“活态”传承,让源于市井的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璀璨光彩,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有力脉动。

深入挖掘保护,见证非遗绚丽多彩

黄海之滨的神奇息壤,孕育着众多物种的多样之美,融合了海陆交融的多元文化。在这里,农民画、草编、淮剧、杂技等传统技艺竞相绽放,成为射阳历久弥新的文化印记。

射阳杂技(彭岭 摄)

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就是守护好共有的精神家园。近年来,射阳深入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工作方针,从加强非遗调查、记录和研究入手,逐步健全完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让非遗散发出绚丽光彩。

在射阳,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穿梭于大街小巷,深入田间地头,以走村访户、查阅历史文献等方式,不断搜索着全县的民间文化“基因”。“我们组织文化工作者对县域内有代表性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分类归档,确保非遗‘家底’全面摸清。”射阳县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团队共收集非遗线索340余条,涵盖民间文学、传统戏剧、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类等多方面。

摸清“家底”,只是非遗保护的起点,完善的机制做法也为其提供了一片沃土。为了让非遗保护的氛围更浓厚,射阳相继成立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加强对非遗文化认定、推荐、评审、保护和传承等全流程管理,将“非遗”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在这样的努力下,星河愈加璀璨。目前,该县成功申报非遗保护项目34个,其中省级2个、市级12个、县级20个。

丰富宣传形式,推动非遗重回市井

舞台灯光亮起,在锣鼓、响板等配乐声中,主人公从舞台深处走来,转身、踱步,一举一动皆是风采,引得观众席中掌声如雷。日前,一场场淮剧演出在射阳县淮剧文化剧场轮番上演,为广大市民奉上了一道道精美的“文化大餐”。

“淮剧是中华文化的一脉,也被列入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打造淮剧文化剧场这一载体,能让更多群众接触淮剧、欣赏淮剧、认同淮剧。”剧场相关负责人说。

非遗文化源于市井,要让其在新时代重现光芒,就要重回市井,走进人们生活。为此,射阳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积极推广非遗项目进乡村、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积极改革和创新非遗表演内容,开设非遗文化知识解读、技艺观摩有奖竞答等活动,逐渐打破了非遗“小众”“冷门”的标签,迎来更多发展的可能性。

淮剧进社区活动(彭岭 摄)

结合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推动非遗载体持续扩容,射阳县杂技艺术中心、农民画研习所、射阳县淮剧文化剧场等活动载体陆续建成,一系列非遗精品展演亮相。

热气腾腾的射阳大蒸糕香飘四溢,惟妙惟肖的兔子木雕引来啧啧称奇,色彩鲜明的农民画吸引众人驻足观赏……每年定期举办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是众多非遗手艺人大展身手的“靓丽舞台”,而现在,这样的展示机会越来越多。“近年来,我县利用文化遗产日和各种传统节庆日,举办了‘非遗传承·健康生活’‘艺起来吧’、非遗农民画培训等活动,推动非遗项目现场展示独特魅力。”射阳县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说。

坚持“活态”传承,焕发非遗时代光彩

传承是非遗的生命。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许多非遗项目面临着传承人的生存之困、断层之困,陷入了“人走技失、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

为破解这一困境,射阳加大财政预算投入,相继打造“名家工作室”、农民画研习所和杨氏膏药传承基地等非遗传承基地,通过“以奖代补”补助方式,拓展传承人队伍。

触角、身体、翅膀……短短几分钟,一张粽叶在指间灵活穿梭,便变成振翅欲飞的蝴蝶,这是近年来射阳县非遗培训课堂中经常出现的精彩一幕。“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多次帮助我们组织非遗传习活动,给予我们更多宣传展示草编艺术的平台。现在有很多年轻人愿意前来了解草编、学习草编,终于不怕这门手艺失传了。”草编技艺第十九代传承人戴启艳高兴地说。

政策、资金和人才的叠加,为非遗传承人打了一针“强心剂”,而非遗与产业的破圈融合,更是让非遗保护与发展按下“快进键”。

偌大的厂房内,机声轰隆,工人们有的在做墙纸,有的在给编织物染色,有的在编制窗帘……近日,江苏桃园家饰有限公司一片热火朝天。作为射阳唯一的少数民族村,桃源村积极探索“非遗+产业”新经济业态,将草编技艺发展成该村特色产业项目,积极研发草编文化新品,充分挖掘草编文化内涵和价值,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吸纳超一千人就业。

桃园家饰(彭岭 摄)

让非遗产生更多经济价值和社会效应,才能得到传承和创新。“下一步,我们将探索更多非遗生产性保护路径,通过组织研发一批非遗衍生产品,与电商平台、农村淘宝合作,进一步拓展非遗产品市场,既发扬民间文化,又活跃当地经济。”射阳县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杨兰玲 彭岭)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