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景区游人如织。孟德龙 摄
昨天,记者从景区获悉,今年前八个月,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收获一份不俗成绩单:接待游客量1924.04万人次;门票总收入3.45亿元;园林景点内二次消费总营收1.52亿元……
近年来,景区主动扛起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使命担当,全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紧扣“建设世界级景区”目标,积极整合最优质文旅资源,突出景与城、产与城、人与城的关系,营造“所有人都是景区事业‘合伙人’”的干事氛围,从单纯“门票经济”成功迈步打造“全域、全时”旅游消费场景,同时进一步在时空维度上摸索、拓展,在政策空间上探求、创新,有效促进文旅产业融合,打造了具有“扬州味”的文旅IP,满足世界游客对扬州的向往。
数据『刷出』真金白银
记者昨从景区文旅部门获悉,截至8月31日,景区全域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1924.04万人次,比2019年增长76.33%;门票总收入3.45亿元,比2019年增长64.08%;二次消费总营收(含全域游船)1.52亿元,比2019年增长45.32%。
“景区前八月游客接待量、门票总收入、二次消费总营收等核心数据大幅增长的背后,是夜游、夜演、夜市、美食、酒店、购物等产业链上下游营收数据的全线‘飘红’。”景区相关文旅专家说。
数据“刷出”的是真金白银。该专家举例介绍,扬州迎宾馆上半年总营收7668.69万元,较2019年增长272.98%;其中客房营收6885.71万元,增幅达273.53%。“酒店行业营收的增长,显示的是旺盛的市场需求,反映的是景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质态。”
“预订的火爆程度远超预期,现在是9月中旬,中秋、国庆期间的客房早已订满。”在瘦西湖南门附近开民宿的陈老板,这几天接得最多的就是假期订房的电话。谈到今年开年以来的收入,陈老板表示“回血不少”。
“人从众”景象再现,“售罄”“抢光”现象频现,该专家结合最新数据分析说,“今年景区全域接待游客总量、门票总收入、二次消费总营收等核心数据,创历史纪录几成定局。”
『世界级景区』的三种『打开方式』
“景区上下一直在强调,在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上,一定要彻底摒弃以往‘人山人海吃红利、圈山圈水收门票’的旧模式,舍弃‘一味追求游客数量简单增长’的老套路,必须开新篇、谋新局。”景区文旅部门负责人介绍,景区近年来久久为功,以变革之力破除文旅瓶颈制约,以创新之策开启融合发展新局,“跳出景区看景区、跳出文旅看文旅”。
“打开”时间。此前瘦西湖景区白天接待量受承载能力所限,有着“物理上限”,即使旺季,太阳一下山也只能望客兴叹。近年来,瘦西湖“待机时间”不断延长,从“日游”到“夜游”,不断破解“夜经济”的“流量密码”。随着夜游、夜市、夜演的“夜文化”三部曲逐步完善,一条“瘦西湖之夜”精品夜游线路业已成型,从根本上转变了以往只能白天游瘦西湖的单一模式。
“打开”空间。瘦西湖景区内有大量厅馆,此前小部分出租给商家贩卖旅游纪念品或食品饮料等,大部分空关着,极大浪费了旅游资源。近年来,瘦西湖逐步“打开”空间,把这些厅馆利用起来,以“一馆一主题”理念进行重新打造,如白塔晴云的“非遗文化广场”、种纸山房的“瘦西湖美术馆”、小金山的“乾隆主题馆”等,让这些闲置空间成为扬州文化的最佳展示平台。同时,“打开”宋夹城的林下空间、茱萸湾的生态树林、瘦西湖的大草坪等“弱空间”,植入新业态、新场景,拓展文旅融合增量,也已纳入议事日程。
“打开”思维。景区曾有景点推出两天联票,默认是自然日两天,但有游客认为应按48小时计算更合理。景点迅速采纳,根据游客建议在系统后台进行相应修改。近年来,景区景点多次探讨文旅产业发展中的细节,强调要打开“服务思维”“客户思维”“换位思维”,除了提供好物质的服务,更要提供好精神的服务。
打造『扬州味』的文旅IP
景区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本质是处理好景与城、产与城、人与城的关系。
今年上半年,北护城河沿线相关资产适旅化改造有序实施,扬州迎宾馆冠芳园、趣园PLUS建成营业,“二分明月忆扬州”沉浸式夜游、瘦西湖“万花会”等活动有效激发了文旅市场活力。一个极具“扬州味”的文旅IP正在形成。
“所有人都是景区的事业‘合伙人’。”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党工委书记沈伯宏表示,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上,景区上下探索穷尽式思考,围绕“白+黑”全天候畅享、“食+住”多业态发展、“陆+水”全范围覆盖,充分发挥景区文旅产业主力军作用,准确把握文化旅游发展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变化,进一步拉长产业链、产品链、价值链。
沈伯宏介绍,下一步景区将围绕“四季旺游”主题,进一步完善长春路沿线旅游全产业链,打造环瘦西湖、北护城河酒店集群和“世界美食之都集中品鉴区”;高水准构建以古运河为骨干的城市旅游体系,将古运河众多景点串点成线、串珠成链,努力把扬州段打造成大运河“最精彩一段”。同时,统筹景区景点、餐饮酒店、商业街区资源,统一包装营销,实现从景点单独营销向城市全域营销转变,打响景区旅游品牌,全力推进文旅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围绕消费持续复苏做工作、强保障,形成景区自有文旅IP的消费闭环,进而带动整体高质量发展,争做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的示范区。
通讯员 徐亚洲 王超
记 者 李仁辂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