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 夏燕红 邱涛 周玉)初秋的沿海湿地,上千只候鸟时而翻腾,时而散开,掀起一层又一层的“鸟浪”,美不胜收。一台台挖掘机经过,将刈割后的互花米草翻起再埋入深处。不怕人的反嘴鹬和白鹭赶紧围了上来,寻找泥土里的食物。
曾经,这里的滩涂遍布着超万亩的互花米草。“20世纪80年代,连云港市一些养殖户听说互花米草可以护堤,就从外地弄了过来。”连云港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作为公认的入侵物种,几十年间,互花米草在连云港沿海滩涂快速密集生长。全市沿海互花米草分布面积达1398公顷,主要位于赣榆区、连云区、徐圩新区、连云港开发区和灌云县的滨海地区,正好在重要的生态走廊和候鸟迁徙路线上。由于互花米草的根部过于茂密,降低了海水的交换能力,造成水质恶化,同时也使得弹涂鱼、螃蟹等失去了生存的空间,进一步影响了候鸟的食源,使原本可供候鸟栖息和食用的本土植被分布面积迅速减少。
7月10日起,连云港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互花米草除治工作,全市各县区迅速推进。目前,连云港市已完成治理面积18789亩,完成省下达任务的384%,完成全面治理目标的90%。滩涂生态环境逐步恢复,使鸟类的觅食区、停歇区等生存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相关区域鸟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变多,其中不乏国家级保护动物白鹭、半蹼鹬、白腰勺鹬等。
互花米草除治后,连云港市还将对滩涂进行修复。“对适宜开展植被修复的除治区,通过恢复芦苇、碱蓬等乡土植物,构建湿地植物群落,形成海岸植被防护体系。对不宜开展植被修复的除治区、鸟类高潮位栖息地、觅食地等,保留光滩进行自然恢复。”连云港市林业技术指导站站长王圳介绍,在地势比较高的区域,将通过引栽乡土适生的楝树、刺槐、柽柳等树种,营造沿海防护林隔离带,形成乔灌草覆盖的生态群落。通过科学治理,进一步优化生态空间布局,丰富湿地生物多样性,提升滨海岸线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