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今年已建成61个标准化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
“养老服务+”托起“夕阳红”
老人在连云港新海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排练中秋文艺节目。 (受访者供图)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这两天忙着为老人准备文艺演出和公益体检,过节了,中心里也得有节日氛围。”中秋国庆前夕,涟水县涟城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主任王达峰告诉记者,按照省级标准提升改造的养老服务中心,软硬件均得到更新,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健身娱乐、心理疏导等全方位专业化养老服务。
改造提升100个标准化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被列入今年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截至8月底全省各地已建成61个。老年人对这项养老民生实事感受如何?其运营中还有哪些环节有待提升?
【一线探访】
链接资源,一个中心一个“家”
9月20日上午9点,走进南京市雨花台区赛虹桥街道养老综合服务中心,记者看到一幅众人怡然自得的场景:有人在书法区挥毫泼墨,有人在隔音“欢乐唱吧”区开嗓练声,有人在舞蹈区排练中秋文艺节目……老人们精神矍铄、笑意盈盈。“从家走10分钟就到养老中心了,和老朋友们聚在一起,和在家一样自在,又比在家有意思!”68岁的赛虹桥街道居民杨英兰,对这个“家门口”新建的养老中心赞不绝口。她和老伴上午在中心休闲娱乐,中午就在这里的食堂吃饭。
雨花台区民政局副局长徐林骏介绍,该中心建筑面积达1100多平方米,以街道1万多名老年人为服务对象,配置18张日间照料床位,并为社区居家养老老人提供9类29项专业服务,延伸家政服务、康复辅具租售、适老化改造等,提供高质量养老服务。记者看到,该中心还与8个社区形成“互动链接”,统筹调度街道养老服务资源,精准对接养老服务供需。
医疗保障是老年人普遍关注的重点。赛虹桥街道民生保障部部长罗思静告诉记者,通过对接引入医疗资源,街道养老综合服务中心提供专业性干预方法,服务辖区内有认知障碍的老人,建立“机构+社区+家庭”三级管理体系,以便更好地照护这些老人。
采访现场,记者被一块智慧大屏吸引。屏上有街道老人血压心率监测、燃气火灾报警监测、紧急呼叫等实时数据。“小屏幕发挥大作用,一旦老人家中有突发情况,我们常常比老人的子女更快知道。”赛虹桥街道养老综合服务中心运营负责人周芳芳现场演示,大屏的一头,连着街道60岁以上老人基础信息、为80岁以上老人提供上门服务的志愿者信息、空巢独居老人重点群体信息等;智慧养老平台与适老化改造设备连接,遇到突发情况,报警器即刻传消息给养老中心,屏幕上随即出现老人家中实时画面;中心值班人员点开相应文件夹,就可迅速了解老人基本信息、通知老人子女,远程指导急救、联系120救护车和附近社工。
【部门作为】
从“有”到“优”,织密服务供给网络
截至2022年底,江苏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974万人,占总人口23.18%,老龄化率位居全国前列。
匹配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我省养老服务配套设施持续增加。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处长林莉介绍,各地民政部门优先将困难老人纳入民生实事保障范围,针对兜底保障、特殊困难、失能失智和一般老年群体,分层分类提供精准化服务。例如,向重度残疾等特殊老人发放生活补贴,且逐步实现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面向一般老人,提供增设休憩娱乐场所等基础服务。
省民政厅、省财政厅加大支持力度,年度安排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补助专项资金9.4亿元,明确各地可从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社会福利事业专项资金(老年人福利类)、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补助专项资金、本级养老服务事业经费、地方彩票公益金留存部分,统筹安排民生实事项目资金。
记者从省民政厅了解到,截至8月底,全省有124个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开工改造,61个完成改造,其中54个投入运营。
“政府兜住困难、高龄、空巢等老人群体的居家养老需求底线,但养老服务不可能纯公益供给。”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陈友华认为,政府应鼓励支持开展市场化养老服务,更好满足多层次、个性化养老需求。
我省引导多元主体参与,由社会力量建设运营的民生实事项目,按当地规定享受相应建设、运营补贴。近期,省政府印发《关于推动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 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鼓励优质品牌化、连锁化养老服务企业拓展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明确养老服务组织用水、用电、用气参照执行居民价格。
下一步,我省将在养老服务提质增效上下功夫,持续打造“苏适养老”服务品牌,让养老服务从“有”迈向“优”。具体而言,要做优“原居享老”、做实“社区安老”、做强“机构颐老”,统筹城乡普惠型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同时,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壮大“银发经济”产业规模,促进老年产品用品丰富供给和升级换代。
【百姓呼声】
建好服务阵地,满足多元需求
养老服务中心办得好不好,老人说了算。连云港市新海街道康文社区居委会主任谭媛媛告诉记者,面对越来越细分的养老需求,为建好服务阵地,他们在筹建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时,就面向11个社区的老人及家庭发放约1万份调查问卷。
今年7月,该中心对市民开放,占地1000多平方米,两层楼里设有百穗餐厅、乒乓球室、康复理疗室……老人在这里还可以拉二胡、弹古筝、剪纸,各得其乐。“养老服务中心内的老年大学要开班了!有书法、茶艺、配音等多种课程。”近期,这则好消息在老人们中间传开了。
今年3月,涟水县整合原有资源,政府投资300余万元,引入社会资本600余万元,建设标准化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并于6月底开放,目前中心有80名老人入住。涟水县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高继承告诉记者,该县在养老服务“强”和“广”上下功夫,一方面强化养老机构服务能力,引入县级民营综合医院涟水东方医院资源,将康复理疗室“搬”进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小病不出中心”;另一方面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整合辖区敬老院,建起1个县级养老服务中心、5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N个村级互助养老睦邻点,满足老人多元和就近养老需求。
林莉介绍,我省启动“养老服务+”行动,强化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的政策衔接、资源共享和服务融合,促进养老服务与信息通信、教育培训、家政服务等产业融合发展,以更好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