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在中秋国庆假期,一场音乐节,将河南省南阳市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南阳因举办中原迷笛音乐节在社交媒体引发现象级传播,然而在接近尾声时,又因露营区大量乐迷失窃事件导致城市形象遭到重创。
今年以来,从淄博烧烤到天津跳水大爷,再到南阳中原迷笛音乐节,“网红城市”的潮水一浪高过一浪。当社交媒体为城市营销打开更多想象空间,城市被“流量”选中的可能性增大,但也意味着“翻车”的概率增大。天津狮子桥的沉寂、南阳音乐节的尴尬,不由让人重新审视:怎样正确利用好“流量”?我们需要打造什么样的“网红城市”?
目之所及,“网红城市”似乎越来越多。一方面,社交媒体的裂变式传播,的确上演了一幕幕仅靠某个标志性景点就能变成“网红城市”的“流量传奇”。另一方面,一些城市挖空心思、下大力气争相打造“城市IP”,以图晋级“网红城市”。或无心插柳,或主动策划,“网红城市”频出也就不足为奇了。
打造“网红城市”是对城市资源和要素的重新整合。但“流量”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其潜在的挑战和负面影响也现实存在。突如其来的人流,极大考验城市承载能力;“网红夜市”看似流光溢彩,但交通堵塞、垃圾遍地、噪音扰民等问题,严重影响本地居民生活。
反之,一些势头正劲的“网红城市”,并非单靠流量“走红”。像西安,“吹过的风都是文化,脚踩的地全是历史”,它的风华和韵味,又岂是一个“网红城市”所能涵盖的?对它们来说,“网红”只是锦上添花而已。同样,一些城市虽然短期“爆火”,但缺乏综合实力、治理能力等支撑,缺乏长期主义的理性决策,缺少对经济规律的研判和审视。随着“网红效应”递减,流量必然会“过期”,城市逐渐消失于人们的视野之中。
“流量”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网红”并非孤岛,而是关乎整个生态。一座城市的长远发展,终究不能仅仅依赖流量。“网红城市”面临的真正考验,不是接不接得住流量这“泼天富贵”,而是能不能从追逐传播声量的“流量思维”,转变为创造核心价值的“价值思维”——流量来时,能否借势提升城市实力;流量去时,能否找到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和动力。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
2024-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