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河湖,草木经霜,别有一番沉静之美。但在隆冬1月,泰州姜堰溱湖湿地,却正值一年中候鸟云集、最“热闹”的时候。在那里,随处可见“远方来客”,它们或浮于水面自由嬉戏,或在湖心小岛休憩觅食,又或者结伴来个环湖飞行,尽情享受好生态。
而这背后,有支野保工作队伍默默付出,队员们每天巡湖,监测野生动物情况、随时做好救护准备,用心守护这些可爱的“湿地精灵”。记者跟随溱湖湿地科普馆宣教中心野保宣教员张明,体验了一次“守护之旅”。
从湖东一处入口进入湿地,没走多远,就见近岸一小片水域有不少移动的“黑点”。“是骨顶鸡,你看,它们头顶有清晰的白色,所以也叫‘白骨顶’。”指着那些乍一看外形有点像鸭子的鸟儿,张明告诉记者,骨顶鸡属于冬候鸟,喜欢群居,往往是十几只一起出现。仿佛与工作人员“混熟了”似的,对于近距离的观察和交谈声,它们十分淡定,照常戏水觅食。
“那边,很会潜水的小不点儿,是小䴙䴘,它不是候鸟,是我们这儿的‘常住民’。”“瞧,有只花喜鹊飞过来了,不要被这名字迷惑,其实它的外表是黑白的。”“那几只站在树枝上的,是灰喜鹊。”跟随张明沿着木栈道一路往里走,她如数家珍般,边观察记录边向记者介绍着。
在麋鹿散养区,常能看到鹭鸟。登上林中观鹿台,张明用手机操作打开上面安装的望远镜,邀请记者观察。经她指引,在远处河沟边的木桩上,记者发现了一只苍鹭,灰色的身子,立在那一动不动。“快看!苍鹭周围原来还有那么多鸭子呢,我来看看是什么品种。”张明在另一台望远镜边喊道。她一遍遍仔细观察、拿出手机比对,确认这些是绿翅鸭。鸭子们成群在岸上、水里来回溜达,与鹿群互不干扰。
湿地各个区域有哪些鸟类?数量大致几何?有没有异常情况?这是张明他们每天都需要掌握的信息。为了观察得更细致,也为了及时发现受伤动物,他们通常步行完成这项工作,“一趟走下来至少一个多小时,日常要走1.5万多步。”
这次巡护没遇到特殊情况,回到办公室,张明把记录的数据认真填写到当日监测记录表上:溱湖至湿地修复区段,斑嘴鸭80只、红嘴鸥100只、白头鸭65只;东片树林至水禽园段,山斑鸠20只、骨顶鸡70只……表格信息主要有路线、时间、大气指标以及野生动物巡查情况等。除了记录在纸上形成台账资料存档,他们还会在网上的国家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系统里进行日报。
守护,不仅在湿地内,队员们还承担了姜堰、海陵、医药高新区(高港区)的野生动物救护工作——接到热心市民电话,即刻赶过去接回需要救护的动物,治愈后就放生在湿地的“保育园区”,让其回归自然。野保工作人员洪丽丽说,随着生态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越来越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姜堰区坚持对溱湖湿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实施积极保护,园区内动植物资源种类数量持续增多,湿地每年吸引30多种近10万只候鸟在此栖息,“万鸟云集,千鹭飞起”成为溱湖生态旅游一大特色景观。
记者 卢佳乐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