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一过,高邮龙虬镇龙虬庄十八组的虾农们纷纷开始张罗着整塘、搭钢架、盖大棚……这些天,七八座“纵卧”在虾塘里的温室大棚已初具雏形。看着邻塘虾农们忙碌的身影,67岁的虾农朱尚福难掩得意,“我从1月底就已经开始忙活了,一周前我的150万尾‘虾宝宝’已经入住‘新家’了。”
“‘虾宝宝’不仅对室温要求高,而且还很娇贵,每隔2—3个小时就要进棚里观察室温、水质以及虾苗的进食情况,到夜里还要观察虾苗的活跃度。”进入大棚,记者就感到一股暖流扑面而来,棚内温度表显示28℃,水里制氧设备正不停地冒着泡为虾苗提供氧气。朱尚福说,传统露天养虾靠天吃饭,受很多外界因素限制,温棚养虾可以对棚内的水质、温度、病菌防治等进行精准调控,避免出现外塘养虾大面积死亡现象。
“早育苗早上市,我足足比他们早了20多天哩!”从48岁开始养虾,与虾为伴已近20年的朱尚福依然“争强好胜”,在邻塘才忙着搭大棚的时候,他的“虾宝宝”已经在茁壮成长。“这些虾苗要在大棚里待上90天左右,等长到5—6公分,那时候露天气温也达到27℃左右,就可以拆掉大棚,让虾子在露天塘再待一个月,到6月上旬就可以上市了。今年行情不错,早上市的大虾可以卖到40元一斤,而等到虾子都上市后就只能卖20多元一斤了。”
这两天,朱尚福已经在准备搭建第二个温室大棚,预计3月底又要迎回100万尾虾苗。他承包的30亩虾塘,亩产量达1000斤左右,亩均效益达5000多元,“每年的养虾成本大概要42万元,全部卖出后能有50多万元。”眼见邻塘的温室大棚越搭越宽,朱尚福也“不甘示弱”,“明年我也打算将大棚扩宽到12米。”
“龙虬镇作为高邮罗氏沼虾养殖第一镇,全镇养殖面积2.3万亩,每逢春暖放虾苗20亿尾左右。”龙虬镇政协工委主任陈玉鸿说,3月底,龙虬镇占地2000多亩的高邮大虾现代渔业示范园即将运营,其推行生态养殖方法以及产业链思维将探索高邮大虾发展新模式,更大程度带动并惠及百姓。“高邮大虾的牌子越来越响,我们日子才会越过越香。”朱尚福笑着说。
记者 李鑫津 通讯员 张冠卿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