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汛期,社区里往年逢汛必涝的地方一点没淹,居民的幸福感显著提升。”10月2日,徐州市鼓楼区牌楼街道鼓楼花园社区居委会主任骆婷欣喜地告诉记者,社区平安度汛得益于积水点治理工程见了实效。“事实证明,经过管网清淤、雨污分流、新建泵站等系统工程,有效解决了以往汛期强降雨倒灌问题。”
徐州老城区地势四周高、中间洼,部分排水设施建设年代早、标准低,暴雨内涝成为城市雨季的主要灾害。去年以来,针对这一“处处淹不得,一刻等不起”的民生问题,徐州高位部署、部门联动,开展总投资约22.2亿元的175项积水点治理工程,计划到2025年底全面完成治理任务。
今年6月,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领衔督办《关于加强城市积水点治理的建议》。他表示,城市防汛排涝是一项系统工程,事关民生大计,要健全会商预警和长效管护机制,“一点一策”制定应急排涝预案,推进基层防汛能力标准化建设,筑牢防灾预警、工程治理、应急保障一体化防汛屏障,不断提升城市安全韧性。
8月26日16时,徐州市气象局发布暴雨黄色预警,预计过程总雨量达60至90毫米,部分地区达120至150毫米。徐州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县(市、区)及相关部门下达《重要天气应对工作提示单》。“提示单覆盖全市公安、城市管理、文旅、住建、水务等部门及基层镇街,根据当前气象预警,明确各条线防范措施。”徐州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洪华说,针对每轮强降雨天气,该市应急管理局联合气象、水务等部门,提前会商研判,部署防灾工作。
徐州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做好该轮防汛准备。8月26日18时,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Ⅳ级响应;市应急管理局针对强降水和大风天气开展3轮排查调度;市供排水管理中心在易淹易涝积水地段,前置泵车水泵和运行人员,实施24小时在岗调度、精准处置;主城区各地安排专人对辖区易涝积水点不间断视频巡视……
徐州不断探索变“被动救灾”为“智慧防灾”的新路径。今年汛前,针对夜间预警信息传播易“失灵”问题,徐州构建关于气象、地质灾害、森林火险的预警“叫应”机制,规定一旦气象部门发布橙色或红色预警信号,就启动直达1100余名“吹哨人”的应急“叫应”,确保预警信息和应急预案第一时间覆盖到基层。
今年以来,该市减灾办共印发《重要天气应对工作提示单》13次,发布应急“叫应”3次。当前,依托滚动研判、快速预警、叫应响应3项特色机制,徐州实现“自然灾害会商研判1个月、预警发布1小时、叫应到位1分钟”的防汛防灾应对程序。
在此基础上,徐州各地按照“一点一策”原则,全力推进易淹易涝积水点治理工程。该市鼓楼区的中心商圈积水点治理项目位于城市最繁华地段,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极大。徐州市水利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舒介绍,历经3个月缜密设计和严格会审,确定“强排和自排相结合”治理方案,通过夹河街强排泵站将涝水强排至故黄河,打通彭城路、青年路下游至奎河的自排通道。
前不久,彭城路、青年路排水工程全部完成,夹河街强排泵站增建排水能力每小时5000立方米的强排设施,进一步优化工程效益。8月27日,中心商圈3小时降雨量达75.7毫米,属暴雨等级。“往年下大雨,商圈低洼片区积水能没过小腿,今年安然无恙。”该区商户张静说。
除了连轴作战赶工程,徐州市安委办联合各地、各部门开展汛期积水点“水电相连”隐患整治,排查主城区易涝点、地下空间、沿街商铺、居民小区等重点点位,逐一明确各点位积水区域、资产所属、整改措施等,今年全面整改166个积水点用电安全隐患点。
目前,徐州市共储备帐篷、折叠床、场地照明灯、发电机组等各类生活物资14万件,基本满足各类灾情险情需要。10月底,该市“十四五”安全生产重大工程——泉山区专职消防站及应急物资保障项目将正式启用,进一步强化主城区应急救援能力和物资储备水平。“今年,我市成立应急救援协会,统筹省、市、县级及社会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152支、共9227人,确保遇到险情第一时间调得动、用得上、打得赢。”徐州市应急管理局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处副处长肖允亮说。
记者从徐州市水务部门了解到,截至目前,《徐州市区积水点治理实施方案》排定的175项积水点治理工程已完成132项,有效覆盖汇水面积近60平方公里,主城区经受住今年汛期4场暴雨考验,往年易涝地段均平稳度汛。
记者 岳旭 通讯员 车小伟 胡琪政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