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新闻 > 正文

“最强亲友团”话乡音、谋未来 奏响同频共振新乐章

文章来源:无锡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3-05-22 09:37:20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欢迎您! 

☆ 新江南网 ☆欢迎您 

  编者按 万物始茂,盈而未满。充满中国传统蕴智的小满节气里,第三届江苏发展大会无锡行暨第六届全球锡商大会迎来了“最强亲友团”。400多位来自全球的锡商乡贤,集聚太湖之滨,话乡音、叙乡情、共谋故乡的发展与未来。

  城市百年的工商基因,孕育了生生不息的工商文化;在打造新时代工商名城的新征程上,更需要汇聚全球锡商乡贤的磅礴力量,奏响同频共振的太湖乐章。这次无锡行暨全球锡商大会,既是锡商乡贤畅想交流、共谋发展的重要平台,更是增进对家乡的深入了解、带动投资兴业的重要机遇。昨天大会上,参会嘉宾就助力“强富美高”新无锡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各自的精彩观点。

  携手为共同的家园、共同的心愿而奋斗!在这样一个孕育着美好希望的日子里,凝聚全球锡商的期望和力量,无锡向着未来的美好前景扬帆起航,乘风破浪。

  让更多的锡商在此成就一番事业

  黄孟复 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原主席

  “中低端制造业在转移这一变化,逼着制造业要走新的发展道路,这个趋势非常明显。企业家要认清这个形势,如果不做好准备,还是在‘微笑曲线’的低端上不去,中国制造就会被别的国家取代。”在昨日的大会开幕式上,黄孟复一番化“无锡情结”为“无锡动力”的肺腑之言,为无锡企业家鼓劲、为地方发展赋能。

  谈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认清形势。发展了这么多年,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方向在哪里?现在的形势有什么特点?黄孟复认为,“中国制造”已经是世界闻名,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优势也在。但从国际形势上来看,我国制造业发展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越南、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凭借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正在承接制造业的转移。

  “现在,我们的优势在高水平发展的人才基础。”黄孟复介绍,现在每年有1000多万大学毕业生投入到实体经济中、投入到制造业领域,形成了产业发展新的优势。

  作为企业家,除了要对当前的经济形势研判清楚,更应该看清未来的发展大趋势,并保有信心。黄孟复表示,民营经济在过去40年发挥了“五六七八九”的作用,在今后的发展中,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力量、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家的作用这一趋势也不会改变。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三年疫情期间,虽然蒙受了很大损失,很多民营企业还是坚持了下来。这种可贵的坚持,源于党和政府勇于改革制约经济发展的机制性问题,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释放了民营企业发展的潜力。

  黄孟复表示,现在全国上下高质量发展聚焦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制造,新一轮产业升级势不可挡。因此,无论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民营企业提出的新要求,还是民营企业自身转型升级,对发展趋势、前景都很有信心。希望企业要珍惜在江苏,尤其是在无锡的发展机会,也希望通过锡商大会,让更多的锡商在此成就一番事业。

  双湾融合续写“春天的故事”

  唐英年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董事局主席、香港友好协进会会长

  “我认为‘双湾融合,共创未来’的关键,在于交互、在于共赢,交互是前提、共赢是目标。”唐英年见证了今年以来无锡与香港的密切互动,也留意到两地表现出强烈的科创和文化互动意向。他坚信:“双湾融合发展前景光明,未来可期。”

  始终铭记自己是无锡严家桥人的唐英年,为家乡发展从来都不遗余力。他认为,香港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强劲的研发技术、雄厚的投融资能力,与科研转化能力强、产业链齐备,拥有产业高瞻布局的无锡一直都在碰撞“发展火花”。今年,香港与无锡促成了85项总金额超1560亿元的签约项目,在双向赋能中,形成了“研发在香港,产业化在无锡”的共识,打造金额接近500亿元的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合作范式。

  “物至于此小得盈满。恰逢小满节气,也预示着港锡合作仍有极大发展空间。”唐英年说,香港是无锡最大的境外投资来源地、境外上市主阵地,也是无锡企业主要的对外投资地。两地在科技、人才、产业、文化等领域深度合作空间广泛,呼唤着诸多能实现双方技术、市场相携并进的平台。香港在检验业的发展也为无锡接轨国际化定位提供了一条“绿色通道”,双方“同舟共济”将支撑两地在全球市场上“拓新局”。

  唐英年重点提到港锡文化建设方面的合作。无锡作为“物联网之都”,可以通过信息产业助推文化创新,用人工智能推广无锡文旅,在推进新型文化服务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推动香港同胞的文化认同。以澎湃之情展望无锡香港两地的经济文化交融发展,两地人才交互、文化共生方能实现创业建功,共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

  向世界讲好新时代工商名城故事

  孙尚武 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

  快步发展的无锡正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孙尚武认为,向世界宣介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无锡篇章,既是为打造新时代工商名城凝聚海内外合力的必要之举,也是向国际社会讲好新时代故事的应有之义。

  如何讲好新时代工商名城的无锡故事,孙尚武认为,落笔可以放在锡商文化的悠久传承上,特别是其在中国近现代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坚持把握特色、融通中外,对外阐释好“两对关系”。一方面是无锡与中国的关系,围绕无锡作为江南文明、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作为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乡镇企业、“苏南模式”发源地,将无锡打造成世界看中国的标志性窗口;另一方面是无锡与世界的关系,多方报道好无锡积极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持续塑造“世界格局中的无锡”这一品牌。

  作为资深媒体人,孙尚武将无锡的形象特质用可信、可爱、可敬三个词来总结。“可信”体现在广大无锡企业家传承弘扬锡商精神,争当实业报国的践行者、创新发展的引领者、诚信经营的示范者、开放进取的搏击者、回馈社会的奉献者,同时也体现在无锡用满满诚意孕育一方营商沃土的具体举措;“可爱”体现在“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人民的热情好客,一曲《无锡旅情》萦绕在几代人的脑海中;“可敬”体现在无锡大胆创新,敢于想在先、动在先、抢在先,敢闯“转型之路”“改革之路”“特色之路”。

  作为家乡人,多年来孙尚武推动中国日报与无锡深度合作。他表示,中国日报将继续深化与无锡的合作,向世界讲好无锡奋力谱写“强富美高”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加快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精彩无锡画卷的故事。

  量子科技将引发未来产业爆发式发展

  杜江峰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

  从江苏省天一中学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曾经的无锡“神童”杜江峰被认为是中国最富盛名的从事量子计算实验研究的科学家之一。在本次峰会上,杜江峰依然发挥了中国顶尖科技工作者的风范,为来宾呈上了他在量子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领悟和对科技赋能产业的分析见解——“量子科技将引发未来产业爆发式发展”。

  杜江峰认为,量子科学是21世纪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最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近年来各国陆续出台促进量子科学研究的政策,表明了全世界对这一学科及其应用的重视。在主题演讲中,杜江峰分享了量子科学在维护人民生命健康方面的应用进展,以及近些年我国在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方向一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前沿研究成果。

  杜江峰举例,以前临床医疗中都是用光学成像手段来进行癌症诊断,光学成像容易受到光学背景强、信号不稳定、定量不准确和不同光学方法不能共用等问题的影响,进而影响到组织病理检测的精准性。如今,基于金刚石量子传感器的微观磁共振成像技术,实现了微米分辨率的肿瘤组织磁成像,并已应用于肺癌等的检测。

  杜江峰特别提到了科学仪器成果转化。他认为,无锡在高端制造和装备等相关产业上具有传统优势,希望能有更多的无锡企业投入到先进技术研发、先进产业转化上,打造以量子测量仪器为核心的先进仪器产业集群,支持基础科学实现创新和突破。

  金融创新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强动力

  高传捷 原中国银监会非银司司长

  回顾无锡百年工商名城的崛起之路,产业是肌理,金融是血肉,“产业发展与金融服务共生共长。”高传捷表示,金融领域的变革与创新正为无锡“465”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提供集聚全球资本的“磁吸力”。

  高传捷认为,无锡产业集群建设离不开多方合力,尤其是金融服务的推动。对于金融服务机构来说,更要抓好提升服务水平与业绩的“风口”,探索助力地区产业发展、做强金融支持的可行方案。“金融创新就是对现有规则的突破。”高传捷说,对于一些产业创新的项目,应打破“门户之见”,通过客观评测项目的发展潜力、金融安全风险等,来研究创新解决方案。各类金融机构及周边服务机构合作组建“重点产业集群建设金融服务组”后,通过功能板块的创新组合也能达成更好的金融服务成效。

  高传捷把经验学习和人才招引视为保障金融创新能力的“要素”。他认为,金融创新服务中遇到的问题应以广泛、坚实的调研考察为基础;与此同时,金融机构要用好太湖人才计划等政策,吸纳能够提出金融解决方案、正确操作执行、服务推广应用的高水平人才。

  “无锡是厚植‘慈善基因’的城市。”作为信托制度研究专家,高传捷从多维度解读慈善信托制度对城市发展的重大意义。“宋代范仲淹的义庄和明代的华氏义庄都具备现代公益慈善信托的雏形。来到无锡,我特地到荡口古镇参观,华氏义庄的丰富陈列令我深受教益。”他认为,继承义庄施“养”、崇“教”、重“化”的运行,弘扬以“德”为内核的价值取向,对无锡的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事业、家族传承都大有裨益。

  文化基因持续滋养工商产业发展

  章剑华 江苏省文联主席

  章剑华在峰会上以苏东坡在宜兴买地的故事开篇,讲述了根植他心中地方文化对创业实干和产业发展的“烙印”。他认为:“与时俱进的文化基因将持续滋养工商产业的发展,助力打造民族品牌。”

  江南文化曾支撑无锡工商业做强,使得这里成为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的重镇。江苏历史上四次“南北文化交融”塑造了无锡开放包容的文化内涵;“义利相容、经商求富”的精神滋育一批有文化的商贾巨富。

  无锡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要继承弘扬传统工商文化,章剑华认为,还要大力创新和发展现代工商文化,建设现代化工商名城。在他看来,这是与时俱进的文化内涵带来的建设思想的转变,最先“转”的应该是作为营商主体的企业家群体。“儒商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有文化的商人,根据时代需要,我们应该把它定义为注重个人修养、诚信经营、注重责任感的新时代商人。”章剑华说。

  无锡产业发展正从“制造”向“智造”转变,这是一种新的文化信号。在智能化已经势不可挡的今天,文化与艺术创作也在深深融入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之中。章剑华认为,不再局限于单纯利用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开发,文化和艺术应像“智能产业”一样,深入到各类产品和物质生产领域,力求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无锡需要完成从“工商名城”到“工商文化名城”的转变。章剑华表示,发展现代工商经济,培育工商文化精神,培养工商文化精英,构筑工商文化高地,进而使工商经济与人文精神相得益彰,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才能让无锡在新时代持续焕发城市魅力、吸引力和综合实力。

  以中国制造回应中国需求

  张轶昊 GE医疗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GE医疗是最早落户无锡的外资企业之一,如今,GE医疗无锡基地培育了近170项国际国内专利,已经成为GE全球最大的超声和生命关爱产品生产基地。在峰会上,张轶昊以GE医疗在无锡的发展为例分享了跨国医疗企业深度融入“健康中国”战略的成功案例。

  张轶昊表示,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部署和医疗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中国已经成为GE医疗产业深耕的“土壤”,GE医疗进一步深化在中国的供应链布局,以中国制造回应中国需要。

  “创新”铺就了GE在中国的战略升级之路。在无锡,GE医疗凭借超声、麻醉、心电、监护、呼吸机等临床护理设备的研发生产取得了领先业界的成绩。此外,在北京、上海、天津等生产基地,GE医疗的创新产品遍布产线,其中无锡、北京、上海皆被授牌“创新孵化载体”。“我们在中国的研发团队有1800余人,中国创新产品落地累计110款。”张轶昊介绍,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制造的一支重要力量,产学研用结合、数实融合、孵化创新等做法已经成为实现中国制造做大做强的必经路径。

  去年,无锡生物医疗产业规模达到1622.62亿元,其中精准医疗生态的发展更是势头迅猛。随着龙头医疗产业、国际医疗项目接连“锚定”无锡,GE医疗将能更好投入到精准医疗生态圈的建设中。“相比于其他产业,医疗产业尤其要将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发展定位之一,未来,医疗产业协同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大趋势。”张轶昊说。

  团结更多锡商 投身公益慈善事业

  孙银龙 无锡市锡商公益基金会会长

  “历代锡商都有扶贫济困的美德,新时代锡商一直在传承弘扬‘崇德厚生、造福桑梓’的公益情怀。”孙银龙表示,新时代的锡商勇担社会责任,不仅要继承以往优良传统,更要在新时代做出新的实践。

  如何吸引更多的锡商投身于公益慈善事业?孙银龙表示,锡商公益基金会的工作定位就是“来自锡商,服务无锡”,为锡商提供了更多履行社会责任并造福桑梓的公益平台。“我们将利用锡商公益基金会平台,开展低收入人口、一老一小、文化教育等帮扶项目,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起到示范作用。”孙银龙说,将团结更多的锡商投身于公益慈善事业,让锡商真正做到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

  “公益慈善事业不在大小、不在钱的多少,而在于为不同人群提供不同服务、满足他们的切实需求。”孙银龙表示,为需要的人奉献一份爱心,这是一种善举。在善举过程中,如果可以改变一个孩子、一个家庭或者一些特殊人群的命运,则是一种壮举。无锡打造新时代工商名城,需要更多的锡商勇担社会责任,积极探索推动共同富裕的“无锡实践”。

  “跨界创新共同体” 助力新飞跃

  于小红 江苏国大易联企业服务有限公司(太湖企业家书院)董事长

  “跨界既是外界给企业的压力,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这是一次双向结合。”于小红在接受访谈时表示,组建“跨界创新共同体”,可以使企业原本各自独立、静态、碎片化存在的资源,实现跨界整合和跨界创新,通过不同地域、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学科的各类要素的融合与碰撞,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和创造价值新空间,帮助企业实现新转型和新飞跃。

  “太湖企业家书院是无锡的书院,也是打造新时代工商名城的重要抓手,将为所有发展中的企业服务。”于小红介绍,书院采取“公益性定位+市场化运行+平台型架构”的方式,是“跨界创新共同体”的典型代表。据了解,太湖企业家书院主要从企业家培养、企业高管培养、企业团队凝聚力三个维度,链接更多的资源,帮助无锡企业解决成长中的难题。“虽然每个企业有各自的优势资源和相应的管理模式,但当前企业更需要从外界借助更多力量和资源,助推企业发展,在产业链上实现共赢。”

  谈及参加锡商大会的感想时,于小红直言,大批国内外的商界精英、企业家和投资者聚集于此,促进了经济交流、贸易合作和投资机会。锡商大会不仅为无锡带来巨大的经济推动力,通过乡贤的分享和交流,更能够汲取来自各国各行各业的创新理念和经验。这是一次跨界的头脑风暴,将进一步提升无锡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撰稿:高飞、周茗芳、耿沐言、夏昊森、见习记者 韩依纯 摄影:宦玮、张立伟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