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5月25日南通讯 换拉链、修鞋子、配钥匙……易家桥贰号院里隐藏着一些小修小补店,老手艺人们靠着手工本领和亲民价格,为居民提供暖心服务,给这个焕然一新的老旧小区留住了浓浓的人间烟火气。
“师傅,我这个鞋子的底掉了,需要补一下。”5月23日上午,市民何秀芬来到易家桥街,找到街边的一处露天维修摊点修鞋底。经过一番修补,何女士只花了6元便将鞋子完好如初地带回了家。
给“小修小补”便民服务留点空间,正成为社区的期待与共识。这家露天维修摊点没有招牌,只有一个移动铁制工具箱上写着便民服务、修鞋、拉链等字样。摊主叫周建华,今年68岁,家住文峰花苑小区,原为南通市工农鞋厂配比工。一个工具箱、一个小板凳、各式工具是他修补的全部家当。“我干这行30多年了,虽然挣不了大钱,但老顾客很多,居民需求多,我忙得高兴。”周建华说。无论春夏秋冬,他都守着这小小的摊位,为市民提供修鞋、修拉链等便民服务,因价格公道、手艺好,积累了许多回头客。
易家桥贰号院是一个典型的人口密度高、老龄化程度深的小区,小修小补业态迎合了小区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也是烟火气回归的显著表现。“俗话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小修小补就在家门口很方便,虽然现在的生活富裕了,但必要的零碎修补还是需要的。虽然是一个小摊位,但给我们市民带来的是大便利。”易家桥贰号院居民颜三明如是说。
如何统筹城市精细化管理中的“尺度”与“温度”,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道“考题”。近年来,新城桥街道抢抓城市更新的契机,全力提升老旧小区居住功能品质,持续完善“15分钟便民生活圈”,这其中也包括了“小修小补”服务。“通过规范化管理、合理化划分的区域,为小修小补营造出一片良好的栖息空间,这既能留住手艺人,又能方便居民,让‘鱼和熊掌’可以兼得。”易家桥社区党委副书记吴忠美说。
美好的生活,在流光溢彩的高楼大厦中,也在“小修小补”的市井里巷之间。易家桥社区还集结“手艺能人”志愿者,定期举办小修小补便民“集市”,将修补、磨刀、配钥匙、小家电维修等便民服务集中送到家门口,让更多人能享受便利服务、感知城市温情。(文摄:席海涛)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