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安区,我们不仅可以游览到众多的名胜古迹,还可以观赏到许多古树名木,有些古树名木被列为省一级保护古树。古树名木,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和自然遗产,是历史见证和“活”的文物,是城市年轮和文明的载体,具有较高的科研、生态、观赏和科普价值。
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些古树名木的风景和故事吧!
●品种繁多,且有“千岁”树
淮安区古树名木,品种繁多,生长在古城东西南北、大街小巷、河旁渠边、古庙旧宅外。在东门东岳庙院里有两棵1000余年的银杏树,在南门招待所里有棵140余年的枸杞树,在原政协大院里有棵100余年的核桃树,在周恩来故居院内有两棵150余年的榆树和一棵100余年的观音柳,在北门大街文渠边有棵160余年的柘树,在原县人武部院里有两棵260余年的紫藤树和三棵160余年的银杏树,在南角楼里运河边有棵200余年的柳树,在长安路旁有棵100余年的玉兰树,在大圣桥东有棵百余年观音柳……
在如此众多的古树名木中,有些是省一级保护古树,有些是省二级保护古树。东岳庙院里的两棵银杏树,是“千岁”树,属省一级保护古树。现在,这两棵树长势都很好。令人惊奇的是,这两棵“千岁”树是一雄一雌,雄树在庙门东,雌树在庙门西。雄树高达30余米,树干直径1.15米,三人才能合抱;雌树高达20余米,树干直径0.8米。每年春天,雄树开花落满地;金秋时节,雌树硕果累累。
原政协大院中的100余年的核桃树,树干上的树皮层层叠叠,一片一片似鱼鳞相互挤压着,就像随时要掉下来似的,显示出树的历史沧桑。该树结出的核桃呈椭圆形,不但皮薄、仁整,而且含油量极高,因其味香美,被当地人俗称“薄皮核桃”。该树属省二级保护古树。
原县人武部院里的260余年紫藤树,两株紫藤并生,酷似一雄一雌两条巨蟒,相互盘绕,逶迤曲折,其主干最粗处直径约为0.4米,缠环伏架上,枝条根根相交,层层叠叠覆盖面积多达120平方米,树枝呈紫色,夏季开紫白色花朵,清香沁人。
●棵棵古树,都承载着历史文化
千姿百态的古树名木,不但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而且是悠久历史的见证者和讲述者,是不可再生的自然文化遗产。
周恩来故居里的两棵榆树,一棵长在主屋前,与一眼水井相伴,另一棵长在伙房前,树高都达20多米,直径达0.8米。两株古树都被列为省二级保护古树。周恩来小时候常在树下读书诵诗、写字作画。秋季时,他把落下的榆树叶扫到厨房里用来烧火煮饭。长在西院里的一株观音柳,又名三春柳。每年阳春三月,此树挂满柳条,像是悬在空中的瀑布,又似少女的长发,随着春风而飘动,每根柳条上长出根根枝条,每根一寸多长,碧绿碧绿,似五针松的松针。保护牌上介绍说,此树已有120余年树龄,属省二级保护古树。此树躯干苍老劲奇,具松柏之质;枝条细长柔软,有杨柳之态,传说是观音老母净水瓶中的圣洁物,蕴含福禄吉祥,故名观音柳。茎叶熬水,能治疗麻疹,也叫积善柳。树梢常开出红殷殷的小花,人称气象树。生命力极强,历百年沧桑,仍一片生机,又名长寿柳。
原政协大院里的核桃古树,是民国八年(1919年)美籍基督教传教士孟格美来淮传教,居住此院后栽种的。现此树高约18米,直径0.9米。春发枝叶,夏日繁茂,秋季结果。
据史料记载,淮安区城西月瑚(又称万柳池)中曾有一口枸杞井,此井旁有枸杞一株,千年树龄,枝繁叶茂,根深入井。南来北往的人到此游玩时都喝枸杞井水,其水甘冽,传说饮之能令人长寿,因此呼为甘泉。唐宝历二年(826年),白居易和刘禹锡一同应诏回洛阳,途经淮安(当时称楚州),不仅同游楚州私家园林和古迹,还到几家大的儒庙、道观、佛寺观看。他们结伴来到月湖小岛上的开元寺。开元寺建于唐代开元五年(717年),因唐玄宗李隆基赐匾“开元寺”而闻名。寺内曲径通幽,栏杆回廊、围墙均系青瓦图案组合而成,古色古香,典雅庄重,松柏参天,珍树名花繁多。北院有一口井,井旁枸杞一株。白居易、刘禹锡在寺内主持陪同下,观赏“枸杞古井”。看到枝繁叶茂、高过屋檐、根深入井的枸杞树,饮着清澈、甘甜、凉爽的枸杞水,两位大诗人诗兴大发,诗咏枸杞古井。
刘禹锡《楚州开元寺北院枸杞临井繁茂可观群贤赋诗因以继和》诗云:
僧房药树依寒井,井有香泉树有灵。
翠黛叶生笼石甃,殷红子熟照铜瓶。
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新成瑞犬形。
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
白居易《和郭使君题枸杞井》,诗曰:
山阳太守政严明,吏静人安无犬惊。
不知灵药根成狗,怪得时闻吠夜声。
据传开元寺的和尚把白居易、刘禹锡两位诗人咏枸杞古井的诗同刻在一块石碑上,竖立在枸杞树旁,供人们欣赏。今天,开元寺、枸杞树、古井已不复存在(相传毁于清代水灾),其他亭台楼阁也荡然无存,但刘大诗人相聚开元寺,咏枸杞树、古井的诗仍在代代流传。
●百姓护树故事永流传
每株古树历经岁月沧桑,却仍然屹立大地,葱茏吐翠,蓬勃生长,人们路过这些古树时,会情不自禁地放缓脚步,心生敬畏之情。人们在感叹这些古树顽强生命力的同时,也感受到古城人自古以来护树敬树的文化传统和情结。
现在的楚州宾馆停车场西侧有株140余年的枸杞树,属省二级保护古树。据该处老员工讲,20世纪70年代末拆老旧房子盖新楼时,为保护这株枸杞树,相关部门特地将楼房向西移动十多米,为此还拆除了西边十多间房子,并安排瓦工为保护下来的枸杞树砌了一个十分美观的花坛,还用钢筋支架架起了1米多高有6根盘错交结的树干。现在,这株枸杞树春长绿叶、夏日开花、秋天结果,时常引来游人观赏拍照。
现在水巷口的紫藤小园,原是县人武部所在地,1949年前是一家地主大院。前些年因城市道路建设,大院被拆,当时已有260余年树龄的紫藤树也在拆迁范围,古城居民闻知,便联名要求政府有关部门保留紫藤树。相关部门顺应民意,保留此树并建紫藤小园,供居民游玩。
北门大街文渠边一株160余年的柘树,原在渠边的一家居民院中,早年整修北门大街和文渠时,该户居民要求拆迁部门保留此树,让他们家留下“乡愁”。经有关园林专家确认是一株值得保留的古树,便在施工时特修了保护柘树的花墙。现在,此柘树根扎在渠边,树身粗壮,枝倾向渠中,枝繁叶茂,像一把打开的大伞,成为北门大街文渠边上一处独有的风景,人们走到树旁都要多看两眼,夏日时常有鱼儿游到树荫下的水中乘凉。
我们现在看到的东岳庙“千岁”银杏树,多亏织布厂工人师傅的全力保护,才得以幸存。新中国建立后,政府在东岳庙大院兴建了地方国营淮安织布厂。据该厂老工人说,“文革”时,曾有人以“破四旧”为名,要砍掉银杏树,工人们一边上班一边护树,每年冬天还弄来菜籽饼施于树根周围,两株千年古树才得以幸存至今,成为淮安最年长的古树。
■特约撰稿 刘明芳 徐怀庚 文/图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