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凡 杨成武
田家少闲月,5月人倍忙。“三夏”农忙时节,金坛区指前镇百果园家庭农场的农场主王云霞却有点“闲”:只需动动手指,无人驾驶的收割机、插秧机就开始自动作业。这是金坛区首家“无人农场”,在今年“三夏”期间正式亮相,“农忙不见人”的现代化农业图景在这里变为现实。
王云霞悠闲地拿起手机,对着APP一番操作,就见千亩农场里,无人驾驶联合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作业,拨禾切割、传输脱粒、粉碎匀抛、智能卸粮……一气呵成。“我一个人用手机就可以同时操作3台无人驾驶收割机,指挥它们完成收割、掉头、卸粮等农活。”王云霞告诉记者,无人收割机搭载了北斗系统,规划好路径后,即可实现机头转弯、自动避障、自动卸粮,收割效率提升了20%,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
在小麦烘干车间,5台电热泵智能烘干机正开足马力运行。通过粮食烘干数据远程采集系统,完全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无人操作。“电烘干比煤炉烘干的用能成本节省60%以上,4台烘干机一年可以烘2000吨粮食,粗算下来能省近20万元。”王云霞算了一笔账。
夏收夏种,一头连着收,一头接着种。在水稻集中育秧车间,一台秧苗输送机正在高速运转,将空盘摆上流水线,每隔3秒,流水线就“吐”出一个制好的秧盘。王云霞介绍道:“育秧盘经过填底土、淋水、撒种、盖土等环节,通过流水线改造、智能化运用实现了全自动化,这就是我们现代化育秧的秘密武器。”不远处,插秧机有条不紊地穿行,秧苗行距株距整齐划一。
记者了解到,这个无人农场最核心的是“智能大脑”——农机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农场内的所有农机都安装了北斗智能监测终端并接入该平台,帮助“管理员”实时了解农机作业面积、位置,精准化调度农机和农事生产。“这个平台集农情信息远程监测、智能农机作业监控和可视化数据分析于一体,可进行作物长势监测、虫情监测预测、气象预测评估、农业灌溉控制,实现了由‘靠经验’到‘靠数据’、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的转变。”王云霞说。
作为“80后”新农人,王云霞坚定不移地选择了“绿色低碳、智慧赋能”的发展道路。值得一提的是,王云霞的家庭农场还对周边的种植大户进行耕种管收全程托管服务,辐射面积近3000亩。
今年,金坛区启动省级农业生产全程全面示范区建设,将在每个产粮大镇至少建设1个“无人农场”,同时“配套搭载”智慧管理平台,为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翅膀”,加速推动全区农机智能化、无人化发展进程。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