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早上6点,丹阳市珥陵镇大施村下着雨,逸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史群逸撑伞快速检查完自家300亩鱼塘,又赶往附近养殖户家,提供技术帮助。“7月是第一波渔获期,也是螃蟹生长的关键期,天气变化大,一旦管理不善,很容易出问题。”在大施村,30岁的他是村民们的技术“辅导员”。
5年前,史群逸还是一名销售员。由于经常帮助养了20多年鱼的父亲查询解决一些养殖技术问题,史群逸逐渐对水产养殖起了兴趣。2018年他回乡创业,牵头成立水产养殖合作社,养草鱼、鲢鱼、青虾、螃蟹,逐步建立起种苗孵化培育、成鱼销售、水产养殖疾病预防、水产饲料供应的完整养殖体系。“一开始什么都不懂,就去四川农业大学专门研究淡水养殖的工作站取经。”史群逸告诉记者,他养的这些水产品种虽然常见,但要想养出高品质水产品可不容易,鱼类品种搭配、池塘环境管理、饵料投放、病虫害防治等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不得马虎。
凭借先进的养殖技术,史群逸的合作社经过几年发展,年产值已达到1700余万元。让他更引以为豪的是,他将自己的技术经验传授给周边200多家养殖户,帮助大家改进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养殖方法科学了,鱼害少了,鱼长得就快,成本也降了,一亩收益能增加1500元到2000元,一年能增加五六万元收入。”他说。如今,大施村的水产养殖规模达到2800多亩,他每年都要组织五六次集中培训,邀请水产养殖专家给大家上课,面对面解答技术难题。
带动渔户增收的过程中,史群逸油然生出一种为人民服务的满足感和使命感。“乡村振兴,青年党员应该勇于担当,积极发挥作用。”自2020年7月入党和成为大施村村委会后备干部以来,史群逸花了很多心思协助村庄治理,整治人居环境、调解矛盾纠纷。
眼下,他正和其他村干部们思索,如何让村子的农业发展更具特色和竞争力,带动更多老百姓建设美好家园。展望未来,史群逸信心满满,“我将更加努力从‘新农人’变成‘兴农人’,扎根土地、敢想敢做,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继续为助农增收、乡村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