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中国新一线城市创新力报告(2022)》正式对外发布。报告显示,2022年南京继续保持“第一方阵”。
《中国新一线城市创新力报告(2022)》由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院长张鸿雁、首席专家曹劲松领衔的“创新力与高成长企业研究中心”团队研究完成。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是江苏省首批重点培育智库,从2021年起,已连续三年推出新一线城市创新力报告,为城市创新发展持续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
报告延续了过去两年的“五力模型”评价指标体系,从创新要素整合力、创新产业自主力、创新效益支撑力、创新开放辐射力、创新生态吸引力五大维度,通过11个要素层的30个指标,对19个新一线城市2022年度的创新力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城市间的对标发展提供参考。
根据报告,2022年度19个新一线城市创新力指数排名依次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南京、苏州、武汉、天津、成都、西安、青岛、合肥、长沙、宁波、重庆、郑州、东莞和佛山。根据城市创新力指数的测算结果和往期创新类型的划分标准,界定出6个创新引领型城市(创新力指数大于0.60)、7个创新稳健型城市(创新力指数介于0.45与0.60之间)、4个创新成长型城市(创新力指数介于0.35与0.45之间)和2个创新潜力型城市(创新力指数小于0.35)。
2021年,南京以0.619的总分晋级创新引领型城市。2022年度,南京的创新力指数0.642,在新一线城市中排名第六,继续保持在第一方阵。其创新要素整合力、创新产业自主力、创新效益支撑力、创新开放辐射力、创新生态吸引力的排名分别为第二、第七、第四、第四和第七。
报告建议,南京未来的创新发展需要注意以下五点——
第一,以一流人才为牵引,加大研发保障,培育高质量孵化器。在创新要素整合力上,南京的每万人普通在校生数位居首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人才、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和教育支出比例占据优势,但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数量和研发投入强度相较不足。一方面,需继续强化人才引擎,建立优质科创孵化平台;另一方面,需增强科技研发投入,提高产业整体效能。
第二,筑牢科创根基,壮大优质企业雁阵,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在创新产业自主力上,南京的劳动生产率名列前茅,独角兽企业数量和文化覆盖率也较为可观,但存在明显短板,入选世界500强企业数较为欠缺,高新技术企业相比于创新力指数在其后的武汉和天津均无优势。一方面,加大培育“隐形冠军”企业和“链主式”企业,打造具有南京特色的产业体系;另一方面,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第三,以应用为导向,完善成果转化机制,提升产学融合质效。在创新效益支撑力上,南京的指标呈极化发展,万人学术论文发表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指标均位居前三,高新区企业工业总产值较高,但技术合同成交额和专利授权率的排名靠后,科研转化率亟待改善。一方面,建立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另一方面,持续出台政策,激励具有专业背景、管理经验、市场实操的人才做好成果转化服务。
第四,构建开放式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加快打造城市品牌,拓展金融外向度。在创新开放辐射力上,南京科研人员联系度和网络热度具有领先优势,承办展览次数较多,科创企业联系度也较为密切,但金融企业联系度和城市开放度尚未达到引领型城市水准。一方面,立足南京文旅特色,推动城市精准营销,通过会展经济赋能,探索新业态新模式。另一方面,鼓励外资机构、企业、人才、业务在宁加快落地,促进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构建开放式科创金融服务体系。
第五,提升经济自由度,推进税费改革,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在创新生态吸引力上,南京市对创新的扶持力度较大,在交通便捷度和产权保护度上也表现突出,但经济自由度和科技公共财政支出需要加强。一方面,加快集聚全球高端要素,深入参与全球经济和产业链分工,开放合作畅通双循环;另一方面,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拓宽资金渠道,出台新组合式的税费支持政策,营造一流的发展环境。记者 王健 实习生 魏思怡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