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宽阔的茅山河与绵长的叶溱河交汇处,有一个美丽的村庄一一泰州市姜堰区俞垛镇春草村。
这里有“春风吹又生”的坚韧;有“草色眼看近却无”的朦胧;有“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壮观;还有那“燕草如碧丝”的妩媚,整个村庄都被水包围着。全村耕地面积2500亩,可利用水面近一半。更令春草村村民自豪的是在村庄中心河面上,自古就长出的大小“72垛”,当下,垛垛满眼绿色,绿得生动,绿得鲜活,绿得出奇。
“大垛面积119亩,也有三、五分地,最小的垛只有二分半地。”春草村干部曹俊才如是说。
据史料记载,春草村800年前就已形成村落,原生态“72垛”是来自大自然的馈赠。相传北宋年间,有一支义军辗转作战,流落至此,露宿草野之间定居下来,故古称为“草止里”。原先“72垛”上杂七杂八的大树自由生长,林间的风低吟浅唱,有名的没名的“垛”上劲草疯长。如今,不能小瞧这“72垛”,每垛都有户主,每垛都被村民们承包,种上了农作物,可谓是垛垛精彩,垛垛都“生金吐银”。
“广收垛”是“72垛”中面积不大也不小的一垛,面积在4亩左右,户主是春草村一组村民葛连珠,这块地给葛连珠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他一年四季轮作时鲜蔬菜,有南瓜、芋头、番茄、大豆、韭菜、山芋等10个品种。他说,垛上种植用的是家积肥,从不打农药,价格自然就高了许多。
“一亩地收入4000元以上是稳的准的,远近的菜贩子直接上垛抢着拿统货,拿不到的,就先交定金,全包了。”葛连珠那高兴劲甭提了。
“香滩垛”的户主是春草村14组村民曹新松,垛面积32亩,种植小麦和水稻。这几年,他也吃上了“生态饭”,种植全程绿色化,基肥全是养殖场送来的,然后用大船运上垛。他说,垛上种田,省事多了,田间只要装上几盏诱杀灯,虫害就少了。“拿水稻来说,旱又旱不了,涝又涝不着,一亩单产在750公斤左右,加工成生态米,每公斤在12元左右,剔除用工,剩下的全是赚的,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曹新松特别高兴。
近年来,春草村着力践行“两山”实践,借助“72垛”自然资源优势,每年都组织开展“72垛”丰收节和水乡生态音乐节,根植村民心中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造就保护生态就是保住子孙后代饭碗的浓厚氛围,村里制定了保护“72垛”《村规民约》,围绕“72垛”地盘,投入资金把周边与之相连的河道全部进行生态护坡。
现在的“72垛”周边,鸟雀栖息在隐秘处,鸣叫百啭千回,河水泛着碧波,鸭子抖着黑白相间的翅膀,黑头乌身的䴙、䴘在水中时隐时现,有时还能看见长腿尖嘴的白鹭在浅滩上优雅行走。再配以垛上满眼的绿色,生态新图景十分惹眼。
一个村庄有“72垛”,这在苏北里下河地区十分罕见。春草村前年还专门成立了江苏草地泥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引进能人办起农产品深加工业,主要生产″72垛″无公害绿色大米,年加工稻谷在2.5万吨以上。
如今多彩多姿的春草村,沐浴着大自然的美好,奏响了“72垛”生态经济“大合唱”,村民从中赚得盆满钵满,人均年纯收入超过了4.5万元。
“‘72垛’是苏北里下河平原上崛起的‘明珠’,我们将围绕垛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包括民宿、露营、餐饮、垂钓等新业态,用‘72垛’生态价值舞动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春草村党总支书记马顺很有信心。
编辑:姜景旸 王晶
(泰州市姜堰区融媒体中心供稿)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