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袁霖 记者 陈洁文
小小“菜篮子”,装着大民生。如何守护好城乡两头的“小菜篮大民生”?如何让老百姓拎出满满幸福感?
近年来,扬州不断压紧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切实扛起稳产保供政治责任,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健全管理协调机制,提高生产能力水平。“十四五”以来,市县财政累计投入3亿元用于“菜篮子”生产;连续12年累计投入市级财政资金1.4亿元开展“菜篮子”蔬菜基地建设,市区建成基地1.5万亩;全力打造4条市级重点产业链,产品数量明显增长、品种日益丰富、质量不断提高,“菜篮子”工程建设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抓紧抓实“菜篮子”工程
“‘菜篮子’工程是重要民生实事项目,扬州不断抓紧抓实,连续21年将其列入‘民生一号文件’,高点站位统筹推进,健全机制合力推进,压实责任有力推进。”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不定时听取工作汇报,市领导多次开展调研、召开现场推进会研究推进。
我市建立了市“菜篮子”食品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交流情况、研究工作,指导全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联席会议及办公室,建立健全市县两级推进机制,全面提升“菜篮子”产品生产供给、市场流通、质量安全监管、调控保障能力水平。
此外,我市研究制定了《扬州市“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评价实施方案及细则》,将20项指标55个任务逐条分解到县(市、区)和相关部门,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对县(市、区)“菜篮子”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将“菜篮子”建设项目和重点工作纳入乡村振兴考核,确保评价工作高质高效完成。
全力提升产品生产能力
“目前种植情况怎么样?”“市场供应情况呢?”日前,市农业农村局赴江都吴桥、广陵沙头等开展市区“菜篮子”蔬菜保供基地现场检查。
“菜篮子”事关千家万户,是最基本的民生。近年来,扬州不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采取多项措施加强“菜篮子”产品生产,打造特色优势基地,推动全链条发展。“‘十四五’以来,市县财政累计投入3亿元用于‘菜篮子’生产,实现肉蛋奶、鱼虾蟹、菜果菌品种全覆盖。”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我市建立了生猪产能调控机制,目前生猪出栏量达110万头;推广蛋鸡养殖新技术新模式,禽蛋年产量达7.71万吨;大力推进扬大康源乳业等10家规模奶牛场建设,建成生态智慧牧场,每年可生产优质生鲜乳2.22万吨;充分发挥国家级水产良种繁育场和国家长江系家鱼原种场优势,大力推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年产量超41万吨。
同时,加快打造特色优势基地。连续12年共计投入市级财政资金1.4亿元开展“菜篮子”蔬菜基地建设,市区建成基地1.5万亩,形成环主城区南有沙头、东有吴桥小纪、北有槐泗的基本格局;涌现出宝应荷藕、高邮大虾等优势产区,其中宝应荷藕出口量占全国荷藕总出口量的70%,高邮大虾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围绕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我市打造了一批“扬”字号品牌,创成地理标志农产品8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3个、农业“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3个;积极推动淮扬风味预制菜发展,打造预制菜“扬州标准”;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全力打造水生蔬菜、名优茶果、规模畜禽、特色水产4条市级重点产业链。
让“菜篮子”拎得安心舒心
“稳产、保供,是要让居民吃上‘放心菜’‘放心肉’,让‘菜篮子’拎得安心、拎得舒心。”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扬州不断强化系统思维,加强统筹谋划,全面做好“菜篮子”市场流通、质量监管、调控保障等各项工作。
完善市场流通体系。畅通市场流通通道,每年推动一批农贸市场标准建设和升级改造,保障“菜篮子”产品高效流通。优化批发市场布局,加强新型农产品市场集群建设,新建全市现代化农产品交易中心,全面提升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同时,大力推进农产品电商发展,县(市、区)农产品电商示范园(村)实现全覆盖。
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坚持“严管源头、减量投入、科学使用”的原则,强化农业生产全过程标准化管理,加快推动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81%,居全省第一。着力构建“市、县、乡、村”四级监管体系,全市农产品监测抽检合格率达99.3%。
完善调控保障体系。研究制定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实施方案,出台生产扶持、市场流通、价格补贴等相关政策40项,两年发放补贴2173万元。建立信息预警和应急保供机制,建立“菜篮子”产品监测预警队伍和官网专栏信息发布平台,完善应急保障生产基地及重点企业名录,确保“菜篮子”产品量足价稳。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