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东关街区域。 资料图片
个园
街南书屋
左琴右书
汪氏小苑
祥庐
叠秀山房
近日,2023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评奖结果揭晓,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名城建设有限公司等单位组织申报的“扬州东关街园宅保护与传承复兴项目”喜获2023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奖”。这个奖项含金量极高,也是本年度国内获得的唯一“杰出奖”。捧奖背后有什么故事?获奖项目有什么亮点?记者昨进行了深入探访。
为何选择东关街园宅作为申报点?
曾是扬州古城商业干道,区域内园宅众多
扬州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不仅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漕运枢纽城市之一,更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海盐产区——淮南盐场的管理、销售、转运和税收中心。明清时期,扬州漕运和盐业经济达到鼎盛,皇帝巡幸驻跸,富商大贾云集,文人雅士流连,形成了崇尚优雅生活和文化品味的城市风尚,普遍在住宅中营造园林,形成园中有宅、宅中有园的“园宅”。
“扬州园宅将日常起居、会客交友、商务洽谈与园林景观紧密结合,创造了具有显著‘市民性’的诗意生活空间,成为与苏州园林齐名的中国江南私家园林流派,其中的优秀代表个园、何园、汪氏小苑等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住建局名城研究院工作人员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设立于2000年,旨在表彰个人及公私部门在保护或恢复区域具有遗产价值的建筑、场所和不动产方面取得的成就。
为何选择东关街作为此次奖项的申报点?该工作人员介绍,扬州近年来古城保护利用力度不断加大,不仅政府投资修复了不少知名园宅,而且居民也积极参与“造园运动”,诞生了不少新私家园林,在东关街区域园宅更是众多。“东关街位于扬州历史城区东北,是连接大运河码头和古代中国最大盐业管理机构——两淮盐运司署的主要商业干道,周边街区是扬州盐商定居和文士活动最密集的地区,在明清时期曾出现过逾百座大小不等的园宅。”
“‘扬州东关街园宅保护与传承复兴项目’由政府、国有企业和私人协作,发挥各自优势,并从现存古迹的有效保护修缮和展示利用、消失景观的原址重建和开放使用、现代私人生活空间内园宅营造复兴等三个方面,共同推动扬州园宅遗产保护及其营造技艺和文化传统的可持续发展。”该工作人员介绍,项目实施经历数年时间,完成了公、私数十座园宅的修缮或营造工程,在经济、政策、文化、技术、民生福祉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就,倡导形成了整个扬州地区营造“诗意人居”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新风尚。
获得“杰出奖”有何意义?
为文化传承发展提供“扬州样本”
“扬州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奖’,不仅是对近年来古城保护利用和城市更新工作的肯定,也为国内外历史文化名城从推动物质遗存有效保护利用,向现代生活空间下的园林营造和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文化可持续传承发展,提供了‘扬州样本’。”市住建局名城研究院工作人员说。
扬州人喜欢造园,在唐代“园林多是宅”,明清时“园林甲天下”,扬州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以独特风格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化上,扬州园林涵容南北,自成一格,反应了园主顺应时尚、追新逐异的生活理念;在历史上,扬州园林的主人多为盐商,园林兼做招待宾客和洽谈商务的交际场所,这种功能一直延续到现代;在建筑上,扬州将造园与建筑修缮相结合,通过留住老居民,实现对传统民居建筑的动态保护,同时有利于地方园林营造技术的传承。
“城市传统文化是通过漫长的历史逐步形成和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它可能是物质的,也可能是一个故事,也可能是一种生活态度。扬州私家园林是城市传承历史文化、建设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处所,也是展现百姓幸福栖居的美丽窗口。”该工作人员表示,“扬州东关街园宅保护与传承复兴项目”在保护内容、保护政策、各方职能等方面也为其他地区的遗产保护工作打开了新思路。
通讯员 杨名院 记者 张孔生
新闻链接
项目涉及的6座代表性园宅盘点
【个园】 个园是著名的中国四大私家园林之一,更是受到严格保护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创建个园,尤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的叠石艺术著名,受到陈从周先生等学者的研究关注。其修缮工程探索将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相结合,在消除本身安全隐患、提升文化旅游影响力的同时,为企业和个人的园宅修缮、营造提供了学习范例。
【街南书屋】 街南书屋亦称“小玲珑山馆”,为清雍正、乾隆年间盐商马曰琯、马曰璐二人住宅园林遗址,因其在东关街南,故称“街南书屋”。上世纪50年代后被拆除并改建为电子器材厂,2000年工厂破产迁出后逐渐荒废。2012年在旧址上依据历史资料和地下遗存进行复原设计,并以传统技艺重建“十二景”,用作居民和游客共享的公共开放园林。
【左琴右书】 空间主理人通过对梅曰强旧房的翻新和扩建,再续旧时“广陵梦”,引得上千琴友纷至沓来。其利用传统民居院落及周边仓库、厂房等进行改造,因地制宜营造丰富园林空间,整体用作以古琴和图书为主题的公共文化活动空间,为环境改造和办公用途的园宅营造提供了范例。
【汪氏小苑】 汪氏小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清朝末期徽商汪竹铭购地扩建而成,民国初年其长子汪泰阶二次扩建,因园林面积小而精致,故称“小苑”。对其修缮在解决本体建筑安全的同时,也为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园宅修缮和营造活动提供了技术支持。
【祥庐】 园主人是老城区东关街居民,自幼受扬州园林文化熏陶,热爱园林式住宅。他以有限的资金持续不断在自家现代住宅院落中营造具有古典风格和人文情怀的园宅,为低成本、易推广的小型园宅营造提供了范例。
【叠秀山房】叠秀山房位于东关街个园与逸圃之间,业主购进长期荒废倒塌的两进住宅院落,巧借名园景色,采用传统工艺营造具有静雅古典风格的住宅和园林,并引入现代基础设施和生活设备,为整体新建的中小型园宅营造提供了范例。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