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新闻 > 正文

洪泽采风行|洪泽湖:向200年前“救急队长”林则徐说声谢谢

文章来源:中国江苏网
字体:
发布时间:2023-09-06 09:26:43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欢迎您! 

☆ 新江南网 ☆欢迎您 

中国江苏网9月4日淮安讯以“孝”治天下的封建王朝,对告假回乡为父母守丧“丁忧”的官员,不是碰上万不得已,十万火急,可能影响地球转动的事,是万万不会选择“夺情”召回的。时年39岁的林则徐偏偏赶上了,而且是一件流芳千古的大事。2023年9月,“生态福地 精致湖城”新闻文艺笔会的记者、作家、大V一行走在流淌千年的古堰上,不经意间与故事中的“主人公”撞了个满怀。

(一)洪泽湖大堤决口“救急队长”临危受命

1824年,江苏境内发生了数十年一遇的特大水灾,湖面宽广的洪泽湖,朔风骤起,滔天巨浪,冲过堤顶,撕开周桥段的石工墙,湖水破堤而出,冲出的大塘深不可测,直到第二年仍无法堵塞。与洪泽湖相连的淮河是漕运的必经之道,关系着大清朝廷的钱、粮运输,洪泽湖大堤决口引发淮河水位下降,直接影响漕运安全,清廷为之震惊,马上想到了这位在家守孝的“救急英雄”。

多数人知晓“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殊不知,他是一位治水能臣。多次临危受命都与治水有关,曾兴修浙江、上海的海塘、太湖流域各主要河流等水利工程,治理过运河、黄河、长江。

洪泽湖是母亲湖,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洪泽湖大堤修筑的目的就是“蓄清、刷黄、济运”,现如今出现危及朝廷命脉的重大险情,以定国安邦、兼济天下为己任的林则徐在福建老家接到“夺情”圣旨时,没有推诿,立马动身。

此次临危受命,源于他的官声。一年前,林则徐淮海道的职位不到一个月,屁股还没焐热,便官升江苏按察使,开启了他“5+2”“白加黑”的工作模式。他澄清吏治,推行改革,亲力亲为,成效立竿见影。短短数月,之前积压案件已处理的十之八九,被江苏百姓颂为“林青天”。

自1644年入关以来,大清这艘老船已航行了180年。“船老大”早已没有草创初期的锐意进取,接班伊始的道光是个守成之君,风格保守、僵化,经济日趋衰落。“天朝上国”时代早已成了过去时,起源于英国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经过一个甲子的“新赛道”的追赶,大机器工业逐渐代替了工场手工业,为寻找新的资源及市场,正满血“百度”全世界,他们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对于鸦片之害,林则徐深恶痛绝,他在执政的江苏全面推行禁烟,也为15年后那场载入史册的“虎门销烟”进行了预演。

(二)“林工”有担当名字藏于石缝留给后人打分

治水是人类与大自然搏斗,争取和谐共处的头等大事。上古时代的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妇孺皆知,战国末年开凿的郑国渠和李冰父子的都江堰,两大国字号水利工程,造就关中沃野和天府之国,秦国变得兵强马壮,底气十足,最终实现天下归秦的宏伟目标。春秋吴王夫差在邗沟开挖第一锹的人工大运河,连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成了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延用至今,惠泽后世。

匆匆赶来的林则徐,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看到洪泽湖大堤周桥决堤带来的遍地黄水、满目疮痍、民生涂炭,他心急如焚,身穿素衣,吃住都在工地。林则徐要求每块条石上,凿出一条齿槽,再用生铁铸成工字型铁锔放在齿槽间,浇上用糯米汁和石灰搅拌成的砂浆,这样,条石之间牢牢黏合在一起,一块块石头条“粘”成了一块巨石,让洪水无罅隙可乘。当然,石缝间也不全是90度直角,有的是斜曲面的拼接。

林则徐还让人在这个形似“蝴蝶结”的铁锭上面,铸上铭文“林工”,以示对其修筑的工程终身负责。181年后的2005年,台风导致堤段坍塌,这才看到“林工”工程断面的结构,最外临水面为条石,后面为河砖,再后面为“三合土”填夯,最后面为生土填实。特别要说的是,铁锔均镶嵌在墙体内部,“林工”二字起不到任何扬名表功之用,只有在灾害性自然溃堤时,“铁证”才会重见天日,责任也一目了然。

“林工”耗时6年,周桥大塘条石墙终于建成。在塘口中部又填筑一道南北向的“S”形堤坝,连接塘口两端的堤身,将大塘一分为二,堤外口临湖的部分用作渔港,堤内成为长度约800米的“内堤”,当年被洪水冲击而成的泱泱大塘,形成了一个月亮形池塘,称之为“月潭”。据说,潭水清澈、鱼虾成群,一到秋天,蒹葭苍苍,景色优美。1976年,因抗震需要,“月潭”被填高,如今修整成了“周桥大塘遗址公园”,已是一大片芳草萋萋、树木葱郁的沃野。

(三)洪泽湖畔品味“老庄”朴素辩证法

立于此处的古堰石墙早已无水可防,依然固若金汤,连柔韧的小草都很难从石隙中探出头。令人好奇的是,在大塘的墙体中,从上至下第七层条石上,有三处镶有“太极图”纹样的图形,如果从空中俯看,周家大塘现存的图形,也是一个巨大的太极图。

这个图案是何用意?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其实,像周桥“月潭”补修的弧形石工堤在洪泽湖大堤上还有很多,只不过在迎湖面再补修一道大堤的绝无仅有,现留存的就只剩下周桥大塘这一段。细细琢磨更耐人寻味,江苏是水韵福地,江、河、湖、海,一个不落,它们的流淌、奔腾从来都不是直线运动,传神之处在于一个“湾”字。太湖湾、金陵湾,杭州湾、渤海湾,面对洪峰,先是轻轻一挡,再借势轻盈跳开,好似四两拨千斤。

眼前的洪泽湖大堤,始建于东汉,湖水流淌了1800年沧桑岁月,无数次决堤、修补、加固、增高,现如今70多公里的堤坝弯弯曲曲,有一百多道弯。这应该是自然之力的雕刻,也是大堤留存下而不得不选择的最佳姿势。试想,如果是一条直勾勾的渠,一浪接一浪地扑打过来,就是再坚韧的海石,也会有被淘成“筛子”的时候。

曾在苏州金鸡湖畔,看到过一尊老子鬼脸的雕塑。老子张开嘴,吐出舌头,滑稽像让人忍俊不禁,后来才想通,他是想告诉世人:牙齿何等坚硬,舌头何等柔软,现在呢,软的还在,硬得掉光了,正是“水无形而有万形,水无物能容万物”。

洪泽湖与淮水的交汇处,正在大别山余脉老子山处,相传是老子炼丹修道之处,那么,周家大塘上的太极图,“林工”当年是领悟到了什么?!

(四)封疆大吏绘制残缺的人生“大美”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曲线可能更快。

“林工”之后的仕途走出一道道漂亮弧线。1839年,54岁的林则徐被调往两广总督,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他深知禁烟之难,牵连甚广,包括朝中权贵、地方官商等,在给家人的信中,他坦露心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两年后,为平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战火,道光帝发旨“革去四品卿衔,发往伊犁效力赎罪”。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就在当年7月,他乘船从大运河回京,在京口(今镇江)意外遇到了老友魏源,魏源在兴化县做县令,定居江宁(今南京)乌龙潭,一个从一品大员,一个七品芝麻官,两位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知识分子,在临江的小客栈里对榻倾谈,临别时林则徐转赠了他在广东收集来的《四洲志》《华事夷言》等翻译外国书报的资料,叮嘱要将一个真实的世界向国人和盘托出。之后魏源撰写了《海国图志》,这部划时代意义的巨著,提出了振聋发聩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影响了晚清内部“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和光绪帝主导的“百日维新”。

说来也巧,就在贬谪途中,黄河暴涨成灾,朝廷又想到这位“救急队长”,道光帝传旨他赶快到黄河治水工地“东河效力赎罪”,次年初黄河大堤合拢,水患除,他“仍遵前旨”,继续发往伊犁。

造化弄人,可能林则徐自己也未曾想到,洪泽湖大堤治水,是想尽办法将泛滥成灾的洪水猛兽困在堤坝之内,18年后,他要在新疆的天山南北,为当地缺水和无水的困境殚精竭虑。他对坎儿井加以改进,每隔丈余挖一口井,使井水通流,大大改善了当地农田灌溉条件。百姓们把“坎儿井”称为“林公井”。这和盐城泰州一带的“范公堤”,杭州西湖的“苏堤” 一样,是当地百姓最率真的内心表达。

60岁的林则徐没能安享退休生活,又重获启用,先后任陕西巡抚、云贵总督。直到1850年,林则徐告病还乡,从云南回老家福建。途经长沙时,在湘江的船上召见了年方37岁的落魄举人左宗棠。此时的左季高还是一名满腔爱国热情、满腹才华无处施展的“湘上农人”,看到船头笑脸相迎的林则徐,可能是心情紧张,一脚踏空,落入水中成了“落汤鸡”。两人彻夜长谈,直至东方既白,林则徐把新疆积累的资料全部送给了“小左”,并语重心长地说,“我老了,西北之患,唯寄希望于你了!”这是左宗棠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拜见。多年以后,左宗棠封侯拜相,抬棺出征,收复新疆失地。

年底,朝廷又想起了这位年过花甲的“救急队长”,这一次是委派他为钦差大人,前往广西,镇压闹得正欢的“拜上帝教”。尽管病患缠身,“林工”像26年前被“夺情”派往洪泽湖大堤治水一样,没有丝毫迟疑。

他颤颤巍巍上了卧轿,并倒在了赴任的路上,走完了他跌宕起伏,上善若水的传奇人生。享年66岁,谥号“文忠”。

“林工”去世的第二年,也就是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率教众起义,建立太平天国,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华诚)

(华诚,作家,供职新华报业传媒集团)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

新闻爆料